在XX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今天,我们齐聚XX礼堂,召开新学期的全体教职工大会,这既是一次收心会,更是一次明确方向、凝聚共识、启动新学年的动员会。刚刚过去的暑假,相信大家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调整,现在,看到各位同仁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我对新学年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过去的一学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社会声誉持续向好。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站立在2025-2026学年的新起点上。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如何在新学年育新机、开新局,推动学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摆在全体同仁面前的重大课题。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将围绕新学期的核心工作,谈几点想法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深耕课堂教学,构建以真实学习为核心的育人新生态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场域。提升教育质量,根本在于提升课堂质量。新学期,必须将“深耕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追求。
    第一,要从“完成教学”转向“精研教学”。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的底线,但绝不是上限。不能满足于备好课、上完课、批改完作业。新学期,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在“精研”二字上下功夫。要精研课标,深刻理解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和能力要求,做到对标对表、心中有数。要精研教材,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学科思想、育人价值和思维方法。要精研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特长和个体差异,让教学设计真正“目中有人”。教导处要牵头组织更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跨学科主题教研,推动教学研究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经验分享走向学术探讨。
    第二,要推动课堂转型,增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转型,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乐园。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具体的行动策略。要增加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式学习的比重,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高阶思维任务,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迁移。要鼓励课堂上的“思维碰撞”,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质疑精神,营造开放、包容、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应仅仅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要看学生学得多么投入、思维多么活跃、收获多么深刻。
    第三,要善用技术赋能,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个性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育正在被深刻重塑。回避变化、固守传统不是出路,主动拥抱变化、善用技术才是明智之举。学校将继续加大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投入,引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平台。希望各位教师能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新工具,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技术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因材施教”这一古老而深刻的教育理想。
    二、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品格、涵养情操、启迪智慧。新学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德育优先、五育融合”的育人方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德育工作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不是孤立的活动,也不是德育部门的专利,而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德育资源。要深入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内涵,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科学精神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要创新德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办好开学典礼、主题班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感悟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各位教师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学生、引领学生。
    其次,“五育融合”必须从理念走向实践的深度整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是简单的“五指张开”,而是要“握指成拳”,形成育人合力。智育要服务于德育,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学习的远大志向。体育要超越技能训练,重在教会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美育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高尚情操。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中懂得珍惜、学会合作、磨炼意志。各学科、各部门要打破壁垒,加强统筹,设计跨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五育”在实践中真正融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体化培育。
    再者,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生的健康成长,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当前,学生面临的学业、社交、成长等方面的压力不容忽视。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心理健康教师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规范开展心理测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做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科学疏导。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倾听、去理解、去陪伴,成为有温度的守护人,用耐心等待花开,用爱心守护成长。
    三、强化协同机制,凝聚追求卓越的团队发展新动能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协同作战才能行稳致远。新学期,必须在强化内部协作和外部联动上实现新突破。
    其一,倡导有格局的协作者精神,打破内部壁垒。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门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不是孤岛,而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要大力倡导“有格局的协作者”文化。行政管理团队要强化服务意识,刚才XX助理宣布了新学期的人事调整安排,XX主任和XX主任也分别就教务和后勤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管理结构,提升服务效能,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联动。各部门要主动沟通、相互补位,杜绝推诿扯皮。教师之间要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内部沟通顺畅、协作高效、目标一致的团队。
其二,构建高品质的家校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必须构建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双向赋能的新型家校关系。要完善家校沟通的机制与平台,通过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线上沟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