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经济的副省长在省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抓好违规吃喝集中整治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刚才,我们再次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传达学习了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中央⑧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和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知要求。某某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全省政府系统深化违规吃喝问题整治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政治担当。我完全赞同某某省长的讲话要求,并将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违规吃喝问题,看似是作风上的小事小节,实则是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大节。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中央将集中整治违规吃喝作为此次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刻揭示了其背后潜藏的严重政治危害:它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它耗费公共资源,损害政府公信力;它模糊公私界限,为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大开方便之门;它助长奢靡之风,严重脱离群众;最终,它将动摇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十二分的警醒,以“壮士断腕、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勇气,向这一顽瘴痼疾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我分管的财政、发展改革等工作,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主动脉”和“调节器”,掌握着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规划制定、政策供给等关键权力资源,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权力集中,历来是廉政风险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违规吃喝问题,往往是这些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前奏曲”和“催化剂”。结合分管领域实际,我深刻认识到,整治违规吃喝,绝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文件传达上,必须找准病灶、精准发力,将其与管好“钱袋子”、把好“项目关”、优化“政策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下面,我谈几点具体认识和落实举措: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整治违规吃喝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拧紧思想“总开关”
财政、发改部门承担着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职责。我们手中掌握的资金、项目、政策,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必须用于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决不允许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拉拢关系的工具。违规吃喝问题,在财政、发改领域往往表现为:
“跑部钱进”的润滑剂:一些地方、单位或企业,为了争取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审批、政策倾斜支持,打着“汇报工作”、“沟通协调”、“争取支持”的旗号,宴请相关审批、管理人员,试图在推杯换盏中突破原则、逾越规矩。
“利益勾兑”的遮羞布: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专项资金分配等环节,潜在的投标方、供应商、申请单位,通过组织或参与“商务宴请”、“工作餐叙”,试图建立“私人感情”,为后续可能的围标串标、暗箱操作、利益输送铺设道路。
“圈子文化”的温床:部门内部或相关利益方之间形成小圈子,以各种名目频繁聚餐,在觥筹交错中编织关系网、交换资源信息,滋生团团伙伙、山头主义,破坏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隐形变异”的消耗源:将超标准接待、违规吃喝费用通过虚列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项目前期费等科目在财政资金中报销,或者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国有企业,变相侵占公共资金。
这些现象,不仅直接违反中央⑧项规定精神,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更严重的是,它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正常逻辑,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最终侵蚀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根基,透支的是党和政府的信用。作为分管领导,我必须带头深刻认识其危害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将整治违规吃喝作为履行“一岗双责”、守护公共资金安全、保障发展改革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紧抓实。
二、坚持动真碰硬,聚焦关键环节深化整治,以“零容忍”态度筑牢财政发改领域“防火墙”
贯彻落实某某省长“动真碰硬抓好警示教育和集中整治”的要求,结合财政、发改工作实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拿出硬招实招,确保整治见真章、出实效。
1.强化源头管控,扎紧财政资金“篱笆墙”。
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源头。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对公务接待费实行更加严格的定额标准管理和总额控制。财政部门要会同审计等部门,科学核定分地区、分部门、分项目的接待费标准,确保只减不增。对超标准、超范围列支接待费的预算申请,坚决不予安排。推动将公务接待费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监控范围,对异常支出实时预警。
硬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公务接待支出实行全程电子化监控。推动公务卡在公务接待结算中的强制使用,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支付,确保每一笔接待费用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严禁向下级单位、管理服务对象转嫁接待费用。
深化公务支出电子化监管平台应用。充分发挥现有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国库支付系统、公务卡管理系统的作用,探索建立“公务接待智能预警模块”,对高频次、高金额、敏感地点、敏感时间段的接待费用进行自动筛查和风险提示,实现精准监管。
严肃财经纪律查处。财政、审计部门在各类检查、审计中,要将违规吃喝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紧盯虚开发票、拆分报销、转移隐匿费用等问题线索。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坚持“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的直接责任,也查相关领导的管理责任和财务人员的审核责任,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
2.规范权力运行,把好项目审批“廉洁关”。
深化“阳光审批”“阳光交易”。在项目立项、可研审批、投资计划安排、招投标管理等环节,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全面推行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实现审批过程全留痕、可追溯。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律法规,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公开透明,坚决斩断通过违规吃喝影响项目决策和招投标结果的利益链。
建立健全“亲”“清”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结合职责,进一步细化明确与企业交往的界限。严禁工作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特别是管理服务对象、项目申报单位、招投标关联方的宴请。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报告制度。
强化重大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等重大工程,在前期工作阶段就要嵌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探索建立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在项目稽察、后评价等工作中,将是否存在违规吃喝等违反廉洁纪律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3.深化以案促改,织密制度机制“防护网”。
做实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组织分管部门深入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通报的财政、发改领域违规吃喝典型案例,特别是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不仅要讲清违纪事实和处理结果,更要深入剖析其思想根源、制度漏洞、监管缺失,引导大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警钟长鸣。
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在财政、发改系统内部,围绕预算管理、资金分配、项目审批、政策制定、干部管理等关键权力,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逐一制定完善防控措施。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排查出的风险,及时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办法等制度。研究制定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的具体指引。探索建立财政、发改系统工作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监督提醒机制。推动将反“四风”特别是反违规吃喝要求,嵌入财政资金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
三、压实政治责任,坚持以上率下,确保整治要求一贯到底
抓好违规吃喝集中整治,关键在责任落实。作为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我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