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省电力公司数字化部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利用半天时间,实地走访了数字化部,并与计划综合处、建设技术处、数据分析处、运行安全处四个处室的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感到非常振奋,也深受启发。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数字化部的统筹规划和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呈现出蓬勃向上、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我对数字化部的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下面,结合这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砥砺奋进中坚定转型信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公司上下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支撑战略落地、驱动业务变革、赋能基层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部作为公司数字化建设的“参谋部”“主战线”和“先锋队”,在过去的一年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公司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数字化部全体同志团结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亮点:
(一)顶层设计精准发力,统筹规划的“引领力”显著增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计划综合处充分发挥了“指挥中枢”和“战略参谋”的关键作用,牵头编制并印发了公司数字化转型“三年登高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路径图、任务书和时间表。这不仅是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部署的坚决贯彻,更是结合XX电网实际、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为确保蓝图落地,你们创新构建了“1+4+N”的协同作战模式,即由数字化部统筹,四个处室分工负责,N个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深度参与,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协同、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在项目管理上,你们严格执行全过程闭环管控,从需求论证到投资评审,再到建设实施与后评价,每一个环节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正是这种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布局,确保了公司数字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避免了“碎片化”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为后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数字基座坚实稳固,技术创新的“支撑力”大幅跃升。如果说规划是蓝图,那么技术平台就是实现蓝图的基石。建设技术处和数据分析处通力合作,在夯实数字底座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一是“电网一张图”建设实现融合贯通。你们整合了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的各类服务,成功构建了覆盖全电压等级的静态“电网一张图”,并基于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全面接入了主配网开关变位、实时负荷等83类动态量测数据,初步实现了对电网全景状态的精准刻画。二是人工智能平台应用成效斐然。你们克服了模型实用化水平低、云边协同难等技术瓶颈,搭建起统一的样本库和模型库,自主研发及优化了173类图像识别模型,平均识别精度稳定在85%以上,实现了从业务场景到视频采集再到AI分析的全流程技术贯通。三是数字孪生技术探索迈出坚实步伐。你们依托中台业务数据,深度融合全域感知、历史积累、运行监测等多源异构数据,在重点区域、关键设备上开展了多物理量、多尺度的仿真推演,为电网的“可观、可测、可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想象空间。这些核心技术平台的建成和应用,如同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装上了强劲的“CPU”和高清的“摄像头”,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核心技术掌控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业务赋能深入有效,价值创造的“驱动力”充分彰显。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业务、创造价值。运行安全处和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是在基层减负增效方面,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成为一大亮点。你们聚焦基层班组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痛点,在营销、运检、调控等14个专业领域,成功部署了150个RPA应用场景。根据初步测算,这些“数字员工”每日执行任务超过1440次,每年可为一线员工节约人工时长超过11.8万小时,将他们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具价值的创造性劳动中。在电网运检领域,“无人机+AI”的协同巡检模式已成为常态。面对极端天气等突发状况,无人机能够快速完成线路排查,并通过AI模型自动识别缺陷,将过去数小时甚至数天的工作量缩短至几十分钟,发现隐患的准确率和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在一次应对强对流天气的特巡中,正是依靠这套体系,才及时发现了220千伏XX线的重大安全隐患,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大面积停电事故。这些生动的案例充分证明,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革新,更是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思维范式的深刻变革,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正在加速显现。
二、提高站位,聚焦核心,在服务大局中明确前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公司数字化转型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我们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深度、技术与业务融合广度、全员数字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更高目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数字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此,我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深化思想之“舵”,在提升战略认知上达到新高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工作的力度。全体干部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第一,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是保障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复杂演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升电网对各类风险的感知、预警、防御和自愈能力,构建韧性更强、可靠性更高的智慧电网,牢牢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第二,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加速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新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平衡调节带来了巨大压力。必须依靠数字化手段,精准预测新能源出力,优化调度运行策略,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和智能高效运行,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铺平道路。
第三,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日益凸显。必须彻底摒弃“重技术、轻数据”的观念,像管理资产一样管理数据,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变。要通过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催生出新的服务、新的业态,将数据中蕴含的巨大潜能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要夯实能力之“基”,在服务中心工作上展现新作为。数字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公司中心工作、服务电网发展大局。数字化部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三大核心领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数字化赋能主责主业,推动公司整体效能的系统性提升。
第一,要聚焦服务安全生产,在打造本质安全电网上持续发力。安全是电网企业的“天字号”工程。要深化“电网一张图”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景可视和智能研判。要大力推广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和智能化巡检,变“被动抢修”为“主动运维”,提升设备健康管理水平。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分析操作票、工作票等历史数据,智能识别不安全行为和潜在风险,提升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能力,从根本上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第二,要聚焦服务经营提效,在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优质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持续深化RPA、AI客服等技术应用,推动客户服务从“人工密集型”向“人机协同型”转变,实现业务办理“一次都不跑”、故障报修“主动抢在报修前”。要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洞察客户用能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用能咨询、能效诊断等增值服务,帮助客户降本增效,持续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三,要聚焦服务精益管理,在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上持续发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以数据贯通为基础,打破部门壁垒和专业壁垒,推动跨业务、跨层级的数据共享和流程协同,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要构建覆盖公司人、财、物、项目等核心资源的数据分析模型,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要强化数字化在项目管理、物资采购、财务管控等领域的应用,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运营的集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三要激发创新之“源”,在强化机制保障上取得新成效。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