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专题查摆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针对我区前一阶段学习教育中查摆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和再部署,推动问题整治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刚才,几位同志汇报了班子集中整治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讲得很具体,也很有针对性。总的来看,前一阶段的工作是有力的、有效的,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整改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审视问题整改的阶段性成效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把查摆问题、整治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经验交流”和“磨刀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问题查摆“深”。我们坚持开门搞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在前期的“大调研”工作中,我们累计收集到各类问题建议多达2414个,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干部能够沉下去,也说明了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这些问题覆盖面广,触及矛盾深,真实反映了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其中,教育文体领域问题占比达到,反映出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迫切期盼;民生事业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特别是在学校消防安全等专项排查中,我们对全区281所学校进行了地毯式检查,累计发现并整改了127项安全隐患,为广大师生营造了更安全的环境。这说明,我们的问题查摆是动了真格、见了实效的。
二是整改行动“快”。面对查摆出的问题,各级各部门没有回避、没有拖延,迅速建立台账,明确责任,挂图作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课后三点半课堂”存在的场地、师资、经费不足等难题,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回应了广大家长的关切。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体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三是初步成效“显”。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整改举措,一批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我们的“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深入基层一线,为企业纾困解难,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困难、用工短缺、产能瓶颈等现实问题,有力地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在民生领域,我们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审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的单位和部门在整改中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满足于就事论事,缺乏举一反三的深度思考;有的问题整改措施不够精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整改效果打了折扣;有的同志存在“过关”思想,认为问题查出来了,方案制定了,任务就等于完成了,在跟踪问效、闭环管理上还存在明显短板;个别领域的问题还存在反弹回潮的风险,说明我们的长效机制建设还不够牢固。这些问题,虽然是少数,但影响的是整个整改工作的成色和质量,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清醒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问题整改进行到底。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动真碰硬的坚定决心推动问题整改的纵深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整改是我们的回答。下一步,全区上下必须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推动整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第一,必须在提高政治站位上再深化,拧紧“责任链条”。抓好问题整改,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对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直接检验。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好“一岗双责”,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要进一步强化跟踪调度,对已经建立的集中整治台账,要组织力量逐项“过筛子”,看哪些是真正解决了的,哪些是作了表面文章的,哪些是需要持续推进的。牵头区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对整改措施进行再梳理、再细化,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量化、可操作、能考核。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虚假整改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我们要通过层层传导压力、环环压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有力有序推进,以问题整改的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必须在坚持效果导向上再聚焦,打好“歼灭战”和“攻坚战”。整改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让群众和企业满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效果导向,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全面推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建立从“受理、交办、督办、反馈到回访”的全流程管理闭环,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于那些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要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不等不拖,迅速清零。对于那些涉及面广、成因复杂、短期内难以根治的顽瘴痼疾,要敢于动真碰硬,打好“攻坚战”。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直到问题彻底解决。譬如,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拥堵等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系统施治。牵头单位要敢于担当,主动协调;配合单位要积极作为,形成合力,决不能相互推诿、扯皮。我们要用最终的整改成效来说话,用群众和企业的口碑来检验工作,确保所有问题都改彻底、改到位。
第三,必须在突出常态长效上再发力,筑牢“制度堤坝”。解决问题,既要立足“当下改”,更要着眼“长久立”。如果只是就问题改问题,很容易陷入“今天整改、明天复发”的怪圈。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个领域的制度。要把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深化整改的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制度和做法,必须坚持下去、完善起来。诸如我们探索建立的“散乱污”企业污染问题清理整治长效机制,就要定期开展“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我们推行的建筑垃圾运输管理长效机制,就要联合交警、环保等部门持续形成监管合力;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形成的“周四来说事”制度、“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就要不断总结提升,让其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要在安全监管、市政设施养护、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持续细化和完善制度设计,比如我们已经试行的《XX区市政设施管理考核制度》,就要进一步固化下来,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