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县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公务用车管理的最新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正视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市级有关文件精神,相关技术同志对信息管理平台的操作进行了专业培训,县纪委监委的同志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的警示教育,内容很具体,要求很明确,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公务用车管理,看似是后勤保障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党风廉政建设、政府形象和民心向背的“大事”。规范公务用车管理,绝不仅仅是一项事务性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这是检验我们政治忠诚和纪律意识的“经验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能否严格执行公车管理规定,直接体现了我们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将“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车“姓公”,这个根本属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每一辆公务用车,都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其行驶轨迹划出的是一条“政治路线”和“纪律红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公车管理的任何一丝松懈,都是对政治纪律的挑战,都是对党性原则的背离。
    其次,这是衡量我们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度量衡”。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公务活动日益频繁,对公务出行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在新形势下,既保障公务出行的必要需求,又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考验着我们的管理智慧和治理水平。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务用车管理,是政府系统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堵塞管理漏洞,不仅能够提升车辆使用效率,更能推动整个机关事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后,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信任的“连心桥”。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作风看得最真切,感受最直接。一辆公车的违规使用,就可能在群众心中投下巨大的阴影,损害的是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侵蚀的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之,一个管理有序、清正廉洁的公务用车环境,则会向社会传递出我们党勤俭节约、务实为民的优良作风。因此,管好公车,就是管好我们的作风,就是守护我们的形象,就是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必须算清这笔“政治账”“经济账”和“民心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正视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公车改革精神,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搭建了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公车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违规使用现象得到有力遏制。这些成绩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对公车管理的严肃性认识不足,觉得公车改革已经完成,可以“松口气、歇歇脚”了。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对本单位的公车管理不闻不问,当“甩手掌柜”。有的车辆管理员、驾驶员纪律观念淡薄,认为“偶尔一次”“问题不大”,心存侥幸,在思想上埋下了违规的种子。
    二是制度执行的“落差”依然存在。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单位还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比如,派车审批流程不规范,存在“先用车、后补单”的情况;车辆使用登记不详实,对行车里程、事由、路线等关键信息记录模糊,难以实现有效追溯。特别是在节假日封存制度的落实上,有的单位封存报备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出现封存期间擅自启封使用的现象。XX县纪委监委机关公务车辆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要求,节假日期间除值班车辆外一律封存并填报备案表,这项铁的纪律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三是平台监管的“偏差”依然存在。我县已将公务用车全部纳入“全省一张网”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监管。但从目前情况看,平台的潜力还远未被充分挖掘。有的单位对平台的功能不熟悉、不愿用、不会用,导致平台数据更新不及时,车辆档案、人员信息等存在错漏。有的管理员仅仅把平台当作一个派单工具,对于平台提供的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数据分析等深度监管功能视而不见,使得技术监管手段的作用大打折扣,从“人管车”到“数据管车”的转变尚未完全实现。
    四是成本控制的“误差”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在车辆的维修、保养、加油等方面还存在粗放式管理的问题,成本意识不强。比如,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的规定没有严格落实;车辆维修审批不严,存在过度维修、虚报费用的风险。数据显示,2023年仅县政府办公室的公务用车运行支出就达到了23.54万元。这个数字提醒我们,必须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坚决杜绝“私车公养”等隐形腐败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单位必须高度警惕,认真对照检查,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坚决予以整改。
    三、聚焦关键环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以系统化的思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全县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石,织密织牢“防火墙”。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要严格对照《XX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办法》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车辆编制、配备更新、使用登记、维修保养、停放封存到报废处置的全链条管理规定。要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标准,让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派车审批制度,坚持“一事一单、一车一档”,审批权限要上收到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坚决杜绝“口头派车”“人情派车”。对于节假日和非工作时间的车辆使用,必须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批报备程序,确保除特殊公务外,所有车辆按规定入库封存,从源头上杜绝公车私用。
    (二)以信息平台为抓手,激活智慧“监管眼”。科技是提升管理效能最有效的手段。全县所有配备公务用车的单位,都必须百分之百地用好、管好“XX省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要加强统筹指导和业务培训,确保每一位车辆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平台各项功能。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平台日常维护,及时准确录入和更新车辆、人员信息,确保平台基础数据鲜活、可靠。要充分发挥平台的智能化监管作用,将实时定位、轨迹回放、电子围栏、里程统计、费用分析等功能嵌入日常管理全过程。调度员在审批用车时,不仅要审核用车事由,还要结合车辆实时位置、行驶轨迹进行综合判断。审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以提高效率。要定期利用平台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对行驶里程异常、停放地点异常、运行费用异常的车辆进行重点核查,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发现、精准监管的转变。通过大数据赋能,让每一辆公车的运行都在阳光下,让任何违规行为都无处遁形。
(三)以绿色转型为契机,打造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