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市司法局与市房地产业协会在这里联合召开座谈会,与各位房地产和物业领域的企业家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意义非常特殊。首先,我代表市司法局,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围绕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听取大家的真实声音,解读政策精神,凝聚政企合力,共同推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些行政执法层面的难点、堵点问题。
召开此次会议,时机关键,意义重大。优化营身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而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其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直接决定了营商环境的“温度”与“质感”。因此,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政策宣讲会,更是一次问题导向的恳谈会、一次共谋发展的议事会。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共同为我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下面,我围绕专项行动,结合我市实际,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专项行动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紧迫性
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并非一次常规性的工作安排,而是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将目光聚焦到我市,这项工作的现实紧迫性尤为凸显。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多重因素影响,我市的房地产行业和在座的各位企业一样,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根据市统计部门的数据,2024年,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13.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幅度达到21%;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也下降了6.6%。截至2025年,全市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仍有171.53万平方米。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经营压力普遍较大。
越是在这样的时刻,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就越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它如阳光、空气和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如果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出现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等问题,无疑会加重企业负担,干扰正常经营,侵蚀发展信心,对本就在负重前行的市场主体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对我市而言,不仅是贯彻上级部署的政治任务,更是稳住经济基本盘、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与企业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的活力构成了经济的动力,企业的困难就是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次专项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是为了“管”企业,更不是要“卡”企业,而是要更好地“服务”企业,通过清除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顽瘴痼疾,为企业“减负”、“松绑”,让广大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专心创业、放心投资。
二、准确把握专项行动的核心要义与整治重点
本次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动真碰硬,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行动重点聚焦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上:
第一,着力整治选择性、随意性执法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执法标准不一、畸轻畸重。比如,在城市管理、环境监察等领域,对于相似的违法情形,不同执法单位、不同执法人员的裁量尺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执法不看情节、不分轻重,搞“一刀切”;有的则利用模糊条款和自由裁量权,办“关系案”、“人情案”,严重损害了执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这不仅让企业无所适从,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第二,着力整治滥用强制措施、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问题。具体包括乱检查、乱查封、乱扣押、乱冻结等行为。例如,一些部门在没有明确线索和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对同一家企业、同一个项目进行多头、重复、轮番检查,让企业穷于应付,无法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更有甚者,超权限、超范围、超标的查封企业经营场所、扣押财物、冻结银行账户,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停滞。这些行为是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的重中之重。
第三,着力整治各类“寻租”空间和不廉洁执法问题。这包括以罚代管、趋利性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等。有的执法单位将罚款作为创收手段,下达罚款指标,为罚而罚;有的在中介服务、检验检测等环节指定机构、强制消费,变相增加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有少数执法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些行为是营商环境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第四,着力整治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有的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时态度蛮横、语言生硬,缺乏与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沟通;有的对企业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推诿扯皮,服务意识淡薄;有的则是在监管上长期缺位,对明显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守法经营的企业反而吃了亏。
针对以上问题,专项行动将推动行政执法理念和方式实现三个深刻转变:
一是从“刚性处罚”向“刚柔并济”转变。执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将全面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制度。对于企业首次、非主观故意的轻微违法行为,更多地采取教育、引导、告诫、责令改正等方式处理,给予企业自我纠错的机会和空间,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是从“多头检查”向“综合查一次”转变。这是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将推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执法机制,对同一企业涉及多个执法领域的检查事项,尽可能整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三是从“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执法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日常监管中,要加强对企业的普法宣传和行政指导,帮助企业了解法律法规要求,提升合规经营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是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执法新模式。
三、坚持系统施治与长效常治,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好的政策要见到实效,关键在于执行。我市将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确保专项行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让企业有感、群众有得。
第一,畅通监督渠道,全面收集问题线索。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市司法局作为本次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已经并将持续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涉企行政执法的问题线索。今天的座谈会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外,大家还可以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各执法部门公布的投诉举报电话、以及行业协会等途径,随时反映遇到的问题。对于收集到的每一条线索,都将建立台账,逐一核查、限期办理、对账销号,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第二,强化监督问责,形成强大震慑效应。本次专项行动将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查实的问题绝不姑息。将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联动,对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及个人,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专项行动在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