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专门召开这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找准问题症结,压实各方责任,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XX同志通报了近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情况通报得客观、问题点得精准,大家要认真对照,深刻反思。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我们做好一切生态环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一度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成绩稍纵即逝,问题不容忽视,形势依然严峻。对标中央和省里的工作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对标“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的翻身仗,以实干实绩实效回应群众关切、书写生态保护的时代答卷。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成绩要看,但问题更要看清、看透。只有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日常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领域、一些指标甚至出现了反弹和下滑的风险,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第一,大气环境质量警钟长鸣,改善成果亟待巩固。蓝天白云是民生之福。曾几何时,我市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85.5%提升至2024年的89.3%,特别是2024年1-7月,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1.5%。这充分说明,只要措施得力,工作到位,空气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善的。然而,进入2025年以来,这一良好势头未能得到有效延续。根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升反降,预计约为88.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也出现了小幅度的不降反升,这在全省是少有的,给我们亮起了红灯。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抓大气污染防治上的韧劲不足、后劲乏力。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的“三源同治”体系存在明显短板(新闻稿)。部分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治理进度缓慢,移动源污染贡献突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标准不高、措施不严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问题依然普遍;烟花爆竹源头减量和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在一些县区、一些时段还存在“一阵风”现象,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让我们过去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更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影响到我们既定的“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
第二,水环境质量稳中存忧,局部风险不容忽视。我市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保护好一江碧水是我们的天职。近年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如2021年1-7月,14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100%.2024年,全市5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这是我们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显著成效。但是,“总体优”不代表“处处优”,“无大恙”不等于“没小病”。在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局部性、支流性的水环境风险正在积聚。一些城乡结合部、乡镇所在地的支流、小微水体,水质恶化趋势明显,黑臭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存在“跑冒滴漏”现象,给下游水体带来污染隐患。部分县市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进展滞后,导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更为关键的是,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制约因素。根据《XX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我市是畜禽养殖大市,但部分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简陋、运行不正常,甚至直排、偷排现象屡禁不止,对局部水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就像是“木桶的短板”,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导致我们水环境保护的堤坝出现溃口。
第三,重点攻坚任务进展不均,整改落实存在温差。抓生态环保工作,必须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和钉钉子的韧劲。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是我市多年来坚持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抓手。回顾往年,如2022年度的“夏季攻势”,480项任务到次年4月的完成率高达98.54%,成效显著。但是,审视今年的“夏季攻势”推进情况,可以说是冷热不均、进度堪忧。按照计划,今年的攻势任务涵盖了蓝天、碧水、净土等多个领域上百个具体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来源于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和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工程。截至8月上旬,全市“夏季攻势”重点工程项目的总体完成率尚不足70%,部分县区甚至低于60%。一些计划在2025年内必须完成的重大项目,比如XX县的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XX区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协同处置项目二期工程等,目前进度严重滞后于时间节点要求。这种“上热下冷”“头重脚轻”的现象,充分暴露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够坚决、措施上不够有力。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到了年底,我们将无法向省委省政府交代,更无法向全市人民交代。
二、聚焦关键,精准施策,以重点突破带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找准了问题,就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全市上下必须坚持精准施策、系统施策,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跃升。
第一,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扭转当前空气质量下滑的被动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要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一要狠抓工业源减排。生态环境部门要牵头,对全市涉气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一轮“过筛子”式的大排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依法依规采取限产、停产整治,绝不姑息。二要狠抓移动源管控。公安、交通、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协同作战,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的淘汰工作,强化对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执法监管,严查尾气超标行为。三要狠抓面源污染防治。住建部门要压实建筑工地的“六个百分之百”扬尘管控责任,对不达标的工地一律停工整改。城管部门要加大对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的整治力度。农业农村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死看硬守,严防死守秸秆焚烧,确保“不见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同时,要持续强化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的全链条监管,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第二,必须以绣花功夫的精细,深入推进碧水净土保卫战。水和土壤的保护,事关粮食安全、人居安全。要坚持保好水、治差水、护净土并重。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改、住建、水利等部门要对照“十四五”规划和督察整改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和提质增效工程,确保按期建成投运。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乡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污水应收尽收、集中处理。二要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要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依法清理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确保人民群众“水缸”的安全。三要系统推进净土保卫战。要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格准入管理,防止“毒地”开发。要稳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协同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必须以攻城拔寨的气势,全力攻坚“夏季攻势”硬任务。“夏季攻势”是硬骨头,也是检验我们执行力的经验交流。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对进展滞后的项目,要逐一分析原因,是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还是协调问题,要一项一项地解决。要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的工作机制,将压力传导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对“夏季攻势”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约谈、通报批评,必要时启动问责程序。必须确保所有任务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绝不能再拖延、再欠账。
第四,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