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满怀收获的喜悦与新征程的期盼中,大家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重返校园,即将迎来2025年秋季新学期。今天召开这次全校开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最新精神,总结部署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鼓舞干劲,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我省的振兴紧密相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共同擘画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蓝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的历史使命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XX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这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等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省委、省政府迅速响应,全面部署实施“1+2+4+N”目标体系,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作为总体任务,并将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强省列为“四着力”的重大要求之一。作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契合度前所未有之高,肩负的责任前所未有之重,迎来的机遇也前所未有之大。服务农业强省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学校的天然使命,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校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办好XX农林学院,不仅仅是办一所大学,更是在为国家“压舱石”筑基,为中原粮仓赋能,为美丽XX添彩。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将个人发展融入这一宏大叙事,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XX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作出贡献。要深刻领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责任担当,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农大何为”的时代课题。
二、聚焦核心任务,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学校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在几个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科是大学的基石。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当前,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9.59%但教育质量和结构性问题依然是突出挑战。学校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的“牛鼻子”,下大力气优化布局、凝练特色。
要紧密对接我省“1+2+4+N”目标体系中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的部署,围绕现代种业、绿色食品、智慧农业、生态修复等产业链、创新链,前瞻性地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坚决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农、工、理、管、文等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要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优势学科集群。
“十四五”即将收官,各单位要认真梳理总结本轮规划中学科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必须以更大的魄力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构建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同频共振的学科生态体系。这项工作是学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根基,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二)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夯实立德树人成效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我省庞大的教育人口基数和依然存在的升学压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
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已启动的202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要以此为契机,全面重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深度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强化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好用好各类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增长才干。
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仅要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要培养一批知农爱农、情系“三农”、愿意扎根基层的“大国工匠”和卓越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为农林院校,学校的科研工作必须“顶天立地”:“顶天”就是瞄准科技前沿,勇于挑战“卡脖子”技术难题;“立地”就是扎根XX大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成果送到千家万户。
要主动融入全省创新高地建设。聚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粮食高产、种质资源创新、黑土地保护、农产品精深加工、林下经济、生态康养等领域,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要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效能。要破除束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技术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带着成果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要发挥好学校作为智库的作用,围绕乡村治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领域,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在高效能治理中展现农林智慧和担当。
(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激发办学活力
办学兴校,系于人才。我省高校师资队伍依然面临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坚持引育并举,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要以更宽的视野和更大的诚意,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才、行业精英和优秀的青年博士,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人才,完善教师培训和发展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要坚持严管厚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管理的全过程,严格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纠治学术不端、教学敷衍等行为。同时,也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广大教师,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三、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事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今年5月考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学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书本里,要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联系干部教师的思想实际,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有效举措。
(二)深入推进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