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汇编(202508)
(36篇)
目录
1.“‘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4
2.“保持历史耐心”的三重意蕴 15
3.“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26
4.“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 38
5.把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0
6.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54
7.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58
8.充分认识新质战斗力的军事革命意义 63
9.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82
10.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97
11.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105
12.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18
1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塑造联动交融的全球发展新气象 129
14.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138
15.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 144
16.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152
17.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158
18.聚焦重点难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68
19.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172
20.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179
21.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六个多”的鲜明特点 184
22.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 189
23.深刻把握和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204
24.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蕴 219
25.深刻认识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234
26.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41
27.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259
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性成果 268
29.以数智技术助力提升党内监督质效 276
30.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281
31.着力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289
32.正确处理好改革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301
33.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 306
34.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315
35.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的科学指引 321
36.做强大党独特优势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334
“‘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文化工程篇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历来有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传统。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以文化工程为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研究、论证和抓好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他立足时代发展趋势,直面现实文化需求,以宏阔的战略视野,从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组织方式、建设载体、保障体系、管理机制等多重维度,亲自擘画、推动实施了以良渚遗址保护、“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西湖综合保护、大运河保护等为标志性成果的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并高度关注以“八项工程”为龙头、旨在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多项重大文化工程,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创新,开拓了浙江当代文化的崭新空间和有效路径,也为今天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方法论借鉴。
一、注重文化工程的顶层设计,提出“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为龙头”
文化作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就其具体建设过程而言,“实”是关键所在,不但需要扎实的内容,更需要落实的载体。文化工程的内涵包括视野上放眼国内外时代大局,时间上研判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布局上通盘规划、顶层设计等方面。习近平同志以全局观念来看待文化建设,强调“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在他看来,“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习近平同志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下,浙江重点实施了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八项工程”。习近平同志为之设计了内在逻辑缜密的系统架构,作出清晰阐释:“从实现文化大省的建设根本目标出发,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规划设计文明素质工程;从加强文化大省的内容建设出发,着眼形成精品纷呈、人才辈出的繁荣局面,规划设计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保护工程;从巩固文化大省建设的基础出发,着眼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传播渠道建设,规划设计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为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宏伟大厦撑起了全面、清晰、坚实的“四梁八柱”。
在具体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同样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注重各项工作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八项工程”是在特定时间周期内开展协作活动的复杂过程,规划引领、顶层设计都是“放眼全局谋一域”的关键所在,决定工程的主旨、规模、体量、资源、路径及其所需要的各类配套支撑。在《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中,“制定发展规划”被列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力保障,明确要求制定完善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意见,制定完善以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区块、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为内容的“四个一批规划”配套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加快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二、注重文化工程的有形支撑,提出“使文化大省建设有硬抓手、实举措”
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看来,相较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文化建设似乎显得要“虚一点”。习近平同志面对建设文化事业认知上的这一现象,在2005年8月31日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工程为载体,明确今后5年宣传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抓手,系统科学地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使文化大省建设有硬抓手、实举措”,切实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作为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的客观需要来抓。
习近平同志决策和布局每一项文化工程,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以有形的抓手来解决面临的现实难题。例如,之所以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是因为“从更高的要求来讲,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缺少具有全国重大影响的学术品牌,浙江历史文化的研究还存在着相对分散、参差不齐、整体性系统性不强等诸多弱点,离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通过实施文化研究工程,进一步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规划,整合资源,系统开发,促进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规模、上档次。为此,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召开指导委员会会议,亲自提出“今、古、人、文”的工程架构,为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撰写总序,为顺利实施文化研究工程谋定方向、打下基础。
三、注重文化工程的力量统筹,提出“需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作为大型综合性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工程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时间线长,需要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各方力量,集聚联动,形成合力。一方面,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互动配合,协同共进;另一方面,需要政策体系、制度安排、财政支持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力量保障。习近平同志强调,“八项工程”是对全省文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同时也是对各地各部门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需要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他还要求“既抓住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又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重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形成有机整体”。
在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对各地各部门的集聚联动作出切实部署和统筹安排:“人大要加强有关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