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教育工作暨第4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朋友们: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表彰为我县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系统回顾与前瞻部署。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辛勤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强县”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全县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良好态M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回顾过去,肯定成绩,在砥砺奋进中坚定发展信心
回望来路,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份成绩都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也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
第一,教育投入再攀新高,办学条件实现历史性跨越。强教必先强基。县财政始终将教育作为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确保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回顾“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4.87亿元实施教育强基工程,成功新建与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优质学位超过6000个,圆满完成了43所学校的标准化改造任务。即便是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2023年全县教育系统财政拨款支出也达到了5.54亿元,生均教学设备值实现了3.6倍的显著增长。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到标准化的运动场馆,从温馨舒适的教师周转房到书香四溢的校园环境,城乡办学条件的巨大改善,为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二,育人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成果彰显卓越新成效。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全县教育系统聚焦内涵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育人成果丰硕。通过系统实施“理念转变促发展、机制创新促提升、资源优化促均衡”的发展路径,我县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排名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跃升62个位次的重大突破,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稳步攀升,日益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我县学子在高等学府的殿堂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成功敲开了清华、北大的大门,这不仅是学生和家庭的荣耀,更是XX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脚。同时,我县倾力打造的“智慧教育大脑中心”已经全面运行,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实时共享,教育信息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有效弥合了数字鸿沟,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三,队伍建设持续建强,教师风貌展现时代新气象。强教之基,在于教师。目前,全县拥有包括职业教育、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及学前教育在内的专任教师共计3865名,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县近5.8万名在校学生的领路人。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建立并有效运行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了乡村教师人才津贴、边远艰苦地区津贴、教龄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的足额发放到位。通过常态化的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和系统化的业务培训,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加速形成。
第四,教育生态日臻完善,“五育并举”开创发展新局面。育人先育德,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全县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德育方面,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在智育方面,“双减”成果持续巩固;在体育艺术方面,我们成功举办了覆盖全县的足球、篮球、象棋、“三独”比赛、合唱节、田径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劳动教育方面,我县率先出台实施方案,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并投入超过300万元,成功建成了多个市级、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了“政策支持、师资保障、示范引领、基地协同”的良好工作格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尊重劳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人民群众对“好教育”的期盼,对标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我县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挑战。比如,城乡、校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和非教学任务负担等问题仍需下大力气解决。
二、审视当下,明确任务,在守正创新中续写发展新篇
当前,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XX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一,必须聚焦战略谋划,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上实现新突破。科学的规划是引领发展的蓝图。要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我县的“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要立足县情,紧密对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对现有152所学校,特别是其中101所村小及教学点的功能定位、规模结构进行科学论证和系统优化。要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辐射延伸,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硬件差距和软件鸿沟。要通过布局调整,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第二,必须聚焦立德树人,在提升全面育人质量上迈上新台阶。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五育并举”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要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坚决把不必要的负担减下去,把教育的内涵提上来。要大力推进科创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预警、干预、疏导机制,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要深化体教融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要加强美育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要继续做强做优劳动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
第三,必须聚焦改革深化,在激发教育内生动力上注入新动能。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坚决破除“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要主动适应新中考、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师准入、培训、考核和退出机制。同时,要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打通体制机制的堵点,破除束缚发展的障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