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

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
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
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
张继东
洛川作为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全市发展贡献农业担当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近期,我深入洛川国家级苹果产业园区部分企业和镇街村组,对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在理清发展现状、把准问题短板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有了一些新思考。
一、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总体来看,通过70多年的接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持续的延链补链强链,洛川苹果基本形成了集研发链、种植链、仓储链、加工链、物流运输链、电商营销链、社会化服务链、果畜循环链为一体的“八链同构”产业体系,初步具备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特质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要求,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3年,洛川苹果综合产值超过14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800亿元,对全国苹果产业发展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科技研发成效明显。成立了国家级苹果产业科创中心,设立4处院士工作站,建成槐柏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高校科研力量和本土专家“土洋”结合,累计集中攻坚21个科研课题,芽变选育等3个课题转化成效明显。审定形成了“洛川苹果的生产技术标准”,新培育出秦蜜、秦脆、洛川一号、洛川二号等一批特优品种,洛川苹果“三品一标”基本成型,种源控制取得实质性进展,标准化生产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矮化密植势头良好。我县自2017年起鼓励引导群众对亩产在3000斤以下的残败果园进行挖改,大力推行黄土高原节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因地制宜推广“以株代亩,统分结合”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使用率。目前,全县建成矮化密植园14.6万亩,亩产由乔化果园的4000斤提高到8000斤,实现了面积不增、产量翻番,苹果矮化密植建园已经成为群众新建园主导模式,洛川苹果实现了有序接替、迭代升级。
三是冷库仓储体量稳定。采取政府补贴、集体资金注入带动个企自建、村企联建,全县建成203座冷气调库,单体库1623个,冷藏能力达68.3万吨,拉长了苹果销售周期,满足了群众就地就近入库、错峰溢价销售。其中,最大的果库集中区位于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冷藏能力18.7万吨;全县196个行政村中102个村建有冷库,镇(街)便民服务驻地中心村库容近50万吨,以园区为中心、镇为支点、村为补充的仓储布局加快形成。
四是智能分选加快装备。用活各级支持政策,逐年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全县累计装备智能选果线40条,县域内90%的苹果实现精细分选、分级售卖,分选后每斤增值0.5元到1.2元,给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大批企业也由“传统作坊”变成“智能工厂”。目前,从仓储到出库到物流实现了全流程数字衔接,产业搭上了“数字快车”。
五是加工制造初具规模。按照产业集群化思路,累计招引纸箱包装、果筐、果网、果汁、果干、生物质颗粒等加工制造业企业43家。其中,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入驻“五上”企业52家,小微企业356家,年产值突破40亿元,实现了产业集链成群、要素相互匹配、企业循环发展。2023年,开建了苹果关联加工园区,主要引进苹果智能制造、深加工项目。
六是冷运物流体系成型。自2015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县内注册物流公司28家,快递18家,镇级配送中心14家,村级快递站点71家,网微店约8000家,基本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向镇村辐射的快递物流上下行配送体系,偏远村果农也能网上销售。全县每天苹果外运能力达3000吨,苹果上行淡季3-5万件,旺季最高可突破10万件,近万人在物流链上就业。
七是社会化服务稳健起步。依托村级经济综合组织和村党支部,累计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54个,服务内容涵盖技术服务、机械耕作、农资供应、苹果销售、劳务组织等,既方便了群众、降低了成本,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其中有代表性的为黄章便民服务中心洛安府社会化服务中心,人员稳定、制度规范、运行较好,在辖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全县有32个村子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有109个村子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
八是果畜循环步入正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色生产导向,先后引进新希望、大北农等生猪养殖企业,全县饲养生猪60万头,牛1万头,羊子4.7万头,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0家,年加工有机肥25万吨,洛川整县通过国家绿色基地认证,带动发展了阿寺、黄连河、芦白等一批苹果采摘、生态旅游村,增加了群众经营性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互促。
我县苹果产业目前发展起来的这八条链,要素匹配、互为支撑,实现了洛川苹果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重塑与再造,有效拓展了群众全产业链增收空间。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91%的果农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洛川也被评为省级全产业链发展典型县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二、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问题与短板
一是科研经费投入同产业规模不匹配,企业研发经费普遍投入不足;本土科研队伍补充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全县技术骨干大龄者多、年轻人少。二是在矮化密植方面,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占比较小,高效适度的规模化种植尚未形成。三是全县现有的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研发产品初级单一。比如,手工轻产品多,机械重产品少;果袋、果箱生产企业少,市场供不应求。四是村级快递驿站没有完全覆盖,苹果快递市场管理不规范,物流成本普遍较高。五是果游、果旅融合度不高,苹果文化尚未形成特色,传播力和吸引力依然不足。
三、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将是洛川苹果产业的中心任务。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和“12345”年度工作安排,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产业链群打造工程、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稳步实施“苹果引领”战略,坚定不移走现代果业发展道路,力争2025年总产值突破200亿元,2030年建成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1.着眼产业完整性要求和融合化特征,持续健全“四个体系”。一是优化生产体系。聚焦“种源、农机、有机质”三个关键,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矮密园中集成推广绿色、生态、降本、轻简化技术,努力实现生产环节节本增效。二是延伸产业体系。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全程托管为重点,加快培育苹果产中服务业。加快果旅融合,探索劳动实践、康养健身、农业嘉年华等新业态,提升产后附加值。三是完善经营体系。完善以家庭农户为主体、以适度规模经营为补充的现代经营体系,推广“企业管两头、农民管生产”的合作模式,探索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合同制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强化科技体系。建立政府科研经费固定投入机制,每年列支不低于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加强同西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立项课题技术攻关,争取将槐柏科研基地打造成陕北地区苹果实用技术转化中心。
2.着眼产业安全性要求和绿色化特征,统筹实施“五个工程”。一是种源研发工程。以洛川(槐柏)苹果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持续开展芽变品种筛选,同步开展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加快洛川一号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