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丹县规上民营企业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志丹县规上民营企业的调研与思考
杜彬荣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全国、省、市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志丹县委统战部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短板瓶颈,聚焦民营企业存在困难问题,聚焦“两个健康”激活赋能,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高位推进民营经济领域“大调研、大走访、大赋能”活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全县规上企业基本情况
全县“五上”企业在库6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9家、资质内建筑业11家、资质内房地产业1家、限额以上商贸业29家、大个体8家(均为住宿餐饮)。2023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37亿元,同比下降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8%,工业生产持续下行,产量价格双下降;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981.3万元,同比增长7.2%,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3379万元,同比增长31.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258.4万元,同比下降56.58%,服务业发展滞后,营业收入降幅较大;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0.83亿元,增长4.4%,消费市场逐渐复苏;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8%。在库“五上企业”中,新沃达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瞪羚企业,绿能油气、意生石油2家企业被评为全省优秀民营企业,绿能油气公司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二、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细化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发展壮大。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和壮大“五上企业”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包抓和部门单位对口帮扶机制,部门、镇办(中心)包抓“五上”企业机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对接会,助力企业纾困解难。2019年以来为企业申报各类资金1987万元,累计下达1648万元。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评选,提升企业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2户企业获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荣誉称号,1户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企业认定为陕西省瞪羚企业。
(二)提升服务质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持续强化中小企业诉求平台的推广使用和企业服务工作微信群效用,宣传中省市县制定出台的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活动、项目申报指南,切实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率和利企活动的参与率。同时,广泛征集企业诉求建议,及时回应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做到企业有求,政府有应。组织企业参加“中小企业大讲堂”、全国油气企业创新论坛等培训,促进企业发展理念转变和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组织企业参与“春风行动”和校企联合招聘,为企业招才引智,加强人才建设。制定清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方案,全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2020年以来,累计化解29.66亿元,惠及2700余家中小企业,其中2000余家欠款实现彻底清零。
(三)优化营商环境,培厚企业发展土壤。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让企业“宁静”生产经营。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8.36%,“只进一门”政务服务事项达70.12%, 209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全流程可在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简易注销0.5个工作日办结。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减少60%以上。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失信惩戒,优先保障企业发展环境。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共计8915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全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融资贷款、项目申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破解企业发展制约因素,针对企业问题和需求,积极开展上门服务、跨部门协调等工作,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激发创新驱动,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中力量加快园区孵化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孵化高新技术、培育高科技企业。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截至目前,累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数字内容等新技术和新业态,加大建设和培育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拓展产业链条填补行业空白,引导形成更多的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升级,向产业链下游发展,向科技含量、附加值更高的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迈进。依托资源优势,加强油气资源精深加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带动民营经济发展。2019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申请省市技术改造资金和发展专项资金达1800余万元,激发了企业发展信心,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产业结构不优。能源工业一枝独秀、一业独大。2022年,我县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9.5%,三次产业贡献率为57.2%,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要引擎。工业企业主要依托油气资源,依附延长和长庆等国有大公司,集中分布在前期勘探、试油气和LNG、CNG等初加工环节,产业整体层次低、链条短;旅游观光、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少且带动能力不足,经济效益偏低。
(二)企业质量不高。规上企业、龙头企业、明星企业数量偏少,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带动引领作用不强。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缺少高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大多数企业产业层次低,产研结合不紧密,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应不明显,企业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较弱。没有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部分企业仍保持家族式原始管理方式,企业专业化管理人才紧缺,管理水平落后,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发展速度不快。民营企业融入大市场格局、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多数企业眼光不远、依附油气产业和财政项目的发展理念执着,开拓创新精神不佳且能力欠缺。民营企业运行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结构性难题短期内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在扩展规模、产业升级上表现乏力,难以支撑民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不足,在疫情和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下,预期转弱,存在严重的保底固守思想,市场开拓、技术改造、规模壮大的信心和动力不足,民间和社会投资不活跃,民营经济活力不足。
(四)服务能力不强。宣传政策不到位。县直各部门单位、镇办(中心)在线上、线下都做了不少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但在政策的宣传形式和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表彰上宣传力度不够,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社会覆盖面上有待提升和加强。服务质效不高。相关部门单位对企业了解不深,对经济政策、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知识内容吃不透、把不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力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有发生。服务意识不强。多数行业部门单位都能尽职履责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任务落实,但还存在少数行业部门单位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甚至存在选择性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