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镇卫生院紧密型医共体与医德医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院工作推进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会议聚焦两大核心议题:一是如何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二是如何深入开展医德医风专项整治。这两项工作,一个是关乎我院未来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强筋健骨”的系统工程;另一个是关乎医疗行业生存之本的作风建设,是“固本清源”的灵魂工程。将二者并列起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来抓,足见其极端重要性。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思想统一会、任务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落实会、工作加压会。下面,我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和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双轮驱动”的战略意义,筑牢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向“看得好病、服务好、负担轻”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德医风建设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如同驱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医德医风是立院之本,是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定盘星”。医疗卫生事业是“仁心仁术”的事业,医德医风是医疗卫生行业的灵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一个地区、一家医院,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引进设备、培养人才来提升,但良好的医德医风,却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文化熏陶和制度约束。如果医德失范、行风不正,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最现代化的设备,也无法赢得患者的真心信赖,甚至会动摇整个医疗体系的公信力根基。近期,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医德医风的专项治理,这绝非一阵风,而是刮骨疗毒、激浊扬清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把医德医风建设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将其视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和必须坚守的“生命线”,以风清气正的执业环境,守护医者的职业尊严,回应群众的殷切期盼。
第二,医共体建设是强院之路,是决定我们能飞多高的“推进器”。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普遍存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正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破解这一难题开出的“良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核心要义在于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县域内就诊率要力争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硬指标。对于我们XX镇卫生院而言,作为医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把自己看作是简单的“卫生院”,而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我们既要接得住上级医院下沉的优质资源,也要服务好辖区内的居民和村卫生室。建好医共体,不是简单的挂牌子、走形式,而是要通过深度的资源融合、管理协同、服务联动,真正提升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让我们在县域医疗卫生体系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改革目标。
第三,二者相辅相成,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动力源”。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共体建设顺利推进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只有医务人员廉洁行医、用心服务,才能在群众中建立起信任,患者才愿意相信我们的诊疗建议,接受在基层首诊或由上级医院转诊回基层康复。没有信任,分级诊疗就无从谈起。反过来,紧密型医共体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平台和抓手。在医共体内部,可以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将医德医风表现与个人收入、职业晋升等直接挂钩,能够更有效地规范医疗行为,形成正向激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医德医风建设净化医疗生态,以医共体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形成“1+1>2”的叠加效应,共同推动我院乃至全县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医德医风建设与医共体改革走向纵深
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关键在于行动。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确保各项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重塑风清气正的医疗生态。
医德医风建设,必须动真格、见实效,绝不能搞“下不为例”的自我原谅,更不能有“法不责众”的错误心态。
首先,要守住底线,划清红线。会上学习了医德医风的相关要求,特别是集中整治的七个重点任务,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具体靶向。从收受“红包”、回扣,到不合理检查、过度用药;从服务态度生冷硬,到处方中的“潜规则”,这些都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坚决根除的顽瘴痼疾。全院每一位职工,包括我们的村医同志,都必须逐条对照、深刻反思、立即整改。院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带头作出廉洁承诺,自觉接受监督,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其次,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近期,卫生健康系统内曝光了一系列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发人深省。比如,据通报,XX市某区级医院的一名科室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在药品和耗材采购过程中,长期与医药代表内外勾结,收受回扣高达数十万元。其行为不仅严重败坏了医务人员的形象,更导致患者用药成本无端增加,加重了群众负担。最终,此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多年的职业生涯毁于一旦,令人扼腕叹息。这样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训极其深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伸手必被捉,任何心存侥幸的试探,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院里将建立警示教育常态化机制,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大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再次,要建章立制,常态长效。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依靠制度管人、管事。要进一步完善我院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硬性指标挂钩,让医德高尚者得实惠、受尊重,让失德失范者受惩戒、付代价。要畅通监督渠道,在院内显要位置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发挥院党支部、院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真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二)强基固本,以“实”字当头做实协同高效的服务体系。
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必须转化为提升服务能力的具体行动。正如牵头医院XX县中医院查书记所强调的,要围绕“三个做实”下功夫,这也是我们卫生院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做实群众健康需求。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要认真分析辖区内的疾病谱和人口结构特点,比如老年人多、慢性病患者多,那么我们的服务重点就应该向老年病、康复理疗、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倾斜。要积极对接县中医院的优势专科资源,通过专家定期坐诊、远程会诊、技术指导等方式,把优质服务引到我们“家门口”,让我们有能力开展一些过去开展不了的新技术、新项目,让群众在镇里就能享受到县级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要下大力气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温度。从导诊、挂号、就诊到取药、缴费,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第二,做实医保基金工作。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我们既是使用者,更是守护者。在医共体“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我们与牵头医院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过去那种粗放式的、以多开药、多检查为导向的盈利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将工作重心从“治病”转向“防病”。要严格执行医保政策,规范诊疗行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杜绝分解住院、挂床住院等违规行为,切实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