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典范课件讲稿+PPT课件:时代楷模徐淙祥

“时代楷模”徐淙祥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农民典范

7月24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五老”徐淙祥,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是继今年5月荣获“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后,社会对这位扎根皖北大地近半个世纪的“安徽麦王”又一次深情的礼赞。在广袤的江淮大地的田野上,徐淙祥不仅用信仰与科技浇灌一颗颗麦苗,更将对土地的深沉热爱与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紧密相连,以“种粮不忘树人”的理念,在青年农民和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尊重土地、热爱农业、崇尚科学的种子。

坚如磐石的“粮心”承诺

徐淙祥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牵挂的“种粮能手”。1972年,徐淙祥高中毕业返乡,面对低产的土地立下誓言:“要用科技多打粮”。他刻苦学习、钻研农业科学技术,逐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高级农艺师。他牵头成立了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出色完成近百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2011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淙祥现代农业示范园。2022年6月,他种植的小麦创下亩产超800公斤的新高,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成果。6月27日,徐淙祥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这份嘱托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他发起筹建了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并担任会长,吸收600多位青年农民入会,开展绿色生态优质高产种植,累计推广新技术100余项,帮助2000余户贫困户、上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田间课堂”种下“金色火种”

徐淙祥是关心下一代事业的热心人。徐淙祥深知,粮食安全要牢牢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而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2013年,徐淙祥被聘为县关工委科技讲师团团长,他将大半生积累的种粮智慧,化作滋养下一代成长的养分。他组建了32个遍布乡村的“银发农技服务所”,带领196名老专家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县的农业技术传承之网。

他的课堂不在高楼,而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绿浪翻滚的麦田里,在硕果累累的试验田边,徐淙祥这位“银发讲师”俯身于土地,为孩子们讲述一粒麦种的生命旅程。他将50年汗水凝结的经验,精心编撰成100多首朗朗上口的农技谚语读本,免费发放给孩子们,让艰深的农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当年红军吃草根树皮为我们打江山,今天我们就要用科技为粮食安全守江山!”这铿锵有力的话语,经常在培训的青少年听众心中激起回响,全国各地前来现场观摩学习的青年农民达16000余人次。

“粒粒皆辛苦”不再是抽象的诗句,而是浸润着汗水与责任的感悟。他的银发农业科技服务所,早已成为市、县关工委挂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每年,这里不仅迎来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学子的实践身影,更吸引着无数中小学生好奇的目光,为乡村振兴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新生力量。学校老师说:“徐老把科技课上成了思政课。集知识性、思想性、感染力于一体,孩子们最爱听,听完课还自发写了好几篇心得体会。”

家风传承践行“粮安天下”初心

对徐淙祥而言,他留给子孙最珍贵的“传家宝”,不是金银,而是厚厚一摞摞、持续半个世纪未曾间断的50余份农作物试验示范田间记录档案。

从儿孙蹒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