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守正创新,深耕素养——温儒敏教授语文统编教材修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守正创新,深耕素养——温儒敏教授语文统编教材修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由温儒敏教授主讲的语文统编教材修订线上培训,深受触动,也引发了我许多思考。借此机会,我想从一个一线教师的个人视角,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感悟和反思,希望能与各位同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进步。我的发言题目是“守正创新,深耕素养”。
    一、守正与创新:重识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
    聆听温教授的讲座,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次教材修订的精神内核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稳中求进”。它不是一场推倒重来的革命,而是一次基于实践、面向未来的精心优化与提升。
    过去,我们拿到新教材,可能习惯于先数一数换了多少篇课文,调整了哪些栏目。但这次学习让我明白,看见这些“变”的表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不变”的坚守与追求。
    所谓“不变”,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是传承中华文脉的文化使命没有变。温教授反复强调,教材修订的首要考量,就是更好体现党的XX大精神和2022年版新课标的要求,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更深沉、更内在地融入教材的血脉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完善革命文化,抑或是增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篇目,其最终指向都是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文化认同。正如温教授所言,这种育人目标的实现,绝非贴标签、喊口号式的生硬灌输,而应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整体渗透。这让我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是否有时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语文课程本身所承载的“以文化人”的深厚力量。
    所谓“变”,是育人路径和方法的与时俱进。我注意到,本次修订在选文上既坚守经典,保留了鲁迅等名家名篇和大量古诗文,确保了教材的“底色”;又审慎地替换和增选了约8%的新课文,注入了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亮色”。这种“变”,让教材这本大书离我们的时代更近,离学生的生活更近,从而更具亲和力与感召力。同时,从小学高年级新增的“阅读综合实践”栏目,到初中“活动探究单元”的调整,再到一年级拼音教学的拆分与识字量的适当降低,这些变化无不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对一线教学实际的尊重和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体察。这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变”,它提醒我们,教学必须时刻回应时代的需求与学生的成长节律。
    二、知行合一:反思教学实践的“破”与“立”
    温教授的讲座如同一面镜子,不仅照亮了教材修订的深层逻辑,也让我看到了自身教学实践中需要“破”与“立”的地方。
    首先,要“破”单篇精讲的惯性,树“立”单元整体的教学观。
    过去,我的备课往往以单篇课文为核心,一篇一篇地讲,一篇一篇地练。虽然也注意单元主题,但总感觉像是在完成一个个孤立的点,未能真正将它们串珠成链。温教授强调,新教材“双线组织”的结构,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大观念”下的教学框架。每个单元的导语,就是我们教学的“航标”。这让我豁然开朗,今后的备课,我必须把研究单元导语作为第一要务,真正理解“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这两条线是如何交织并进的。
    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新增的“阅读综合实践”,它所包含的人文价值探究、阅读方法训练、语言文字运用三道题,逻辑性极强,对教师的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坦白说,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避免将其处理成又一次简单的练习?如何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实践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整合?这正是我需要深入钻研和实践探索的。我认识到,必须打破过去那种“教教材”的局限,学会“用教材教”,将单元内的所有学习资源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在整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其次,要“破”流于形式的热闹,树“立”回归本真的阅读观。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是温教授为统编教材特色所作的生动概括。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否也曾陷入过一些形式主义的误区?为了所谓的“课堂气氛”,设计了过多的情景表演、小组竞赛,却无意中挤占了学生与文本静心对话、自主读写的时间。
培训中提到,修订后的教材将初中“名著导读”改为“整本书阅读”,并适当降低了要求,这背后是一种更务实的教学导向。它启示我们,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激发并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应试化的肢解分析去扼杀它。我所在的XX县第二实验小学,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结合这次学习,我计划在班级中进一步推动“1+X”阅读模式,即学完一篇课文后,为学生推荐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他们在比较和联系中深化理解。同时,借鉴一些优秀学校“每晚7:30一起读书吧”的案例,我希望通过更有趣的读书分享会、思维导图创作等形式,让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和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