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为了全面掌握现阶段耕地保护工作现状、找准问题短板、提出可行对策,保障粮食安全,为全县推动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镇通过组织人员实地走访各村、座谈交流、与群众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耕地保护工作做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中宁县城东部,全镇辖*个行政村和*地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户*人,常住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4%。森林面积*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亩。草原面积8.7万亩。2025年,种植*万亩,粮食*亩万亩,辣椒、小番茄等冷凉蔬菜*亩,西瓜1万亩,中药材700亩。2023年至今共反馈耕地相关问题*个,主要涉及占用耕地建房、占用农田建设农业设施等,累计整改*个,正在整改*个。
  二、主要做法
  (一)拧紧责任链条强落实。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耕地保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压紧压实领导班子、各村党支部书记、镇村干部、网格员、党员“五位一体”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党委会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耕地保护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健全耕地保护考核体系,将耕地保护纳入镇、村两级年度目标考核体系,逐级划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区域,将责任细化到村、落实到田、明确到人,构建“党政同责、镇村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推动田有人管、责有人担,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地”基。
  (二)严格监督执法促规范。依托“三包一联”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镇、村、网格员三级巡田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常态化开展巡田护田行动。充分发挥“地空一体化”巡查模式,利用无人机航拍和地面网格员巡查方式,对全镇耕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解决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今年开展联合巡察50余次,共发现预警占用耕地问题5个,均已完成整改。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形成有力震慑,共开展执法8次,劝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9起。加强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配合,建立耕地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执法合力。
  (三)强化农田建设提质量。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农田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全力谋划争取项目,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完善灌溉排水设施等措施,改善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镇积极争取各类农田设施建设项目20余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余亩,整修田间道路260余公里,整修沟渠390余公里,进一步夯实了农田建设基础,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农田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不断优化种植环境,提升土地质量,确保高质高产、达标达效绿色发展。打造小麦、玉米、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全镇粮食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5%,绿色防控覆盖率达95%。
  三、存在问题
  (一)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常有发生,令行禁止难。虽然我镇严格按照“三包一联”网格化管理,保护常态化开展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整治行动,但目前部分违法占地行为在群众居住密集区域,尤其是*地区,较为隐蔽,发现和查处难度大,且受执法权限限制,发现后多以劝导拆除为主,处罚较少,震慑力不够,导致违法成本较低,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群众耕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调研中,有近40%的群众对乱占耕地建房、私自改变耕地用途、私自转让他人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认识不足;有16%的群众认为耕地是属于自己所有财产、自己有权支配;还有5%的农户虽然认识到是违法违规行为,但存在着侥幸心理,为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基层执法力量和执法水平弱,执法监管难。基层执法队伍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以*镇为例,虽然有执法证件人员29名,但受其他业务限制,大部分持有执法证人员难以全身心投入耕地保护执法监管,实际专职执法工作人员仅4名,且身兼安全生产、防火禁牧、防汛抗旱等多项工作,难以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耕地巡查。同时,执法人员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编制履职事项清单背景下,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执法权限理解不深、运用不当,仍依靠以往执法经验开展执法,容易造成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手段单一等问题,削弱了基层执法水平。此外,基层执法缺乏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的监测设备,主要依靠人工巡查,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对耕地的实时动态监管,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执法监管效果。
  (三)现有耕地分布零散禀赋较差,质量提升难。受过去村庄规划、边界线划分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乡镇耕地因房屋、渠系、道路等限制分布零散,田块面积小且形状不规则,不利于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实施,制约了乡村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镇9.8万亩耕地中,集中连片的耕地仅有4.2万,占比达不到50%。受资金、技术和人力限制,盐碱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展仍较为缓慢,以*镇为例,目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耕地有4万亩,占全镇耕地的40.8%,仍有近4000亩盐碱地未改造,耕地治理提升缓慢,影响了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种植效益。
(四)产业规模化程度低调整较快,集中利用难。农业产业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且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频繁,导致耕地利用方式不稳定。例如,受2024年西瓜市场行情好影响,部分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2025年大量种植西瓜,仅*镇种植西瓜的亩数是2024年的一倍还多,挤压了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土地,影响了农业产业的长期性、稳定性发展。此外,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顾虑,土地难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制约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导致耕地难以实现高效集中利用,*镇近几年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但2025年土地流转只有1万亩,占全镇土地总数的10.2%,距离实现全镇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还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