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机关病”顽疾,狠刹“衙门作风”——全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破除“机关病”顽疾,狠刹“衙门作风”——全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相关工作部署,对全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坚决破除“机关病”、狠刹“衙门作风”,持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一、认清“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本质危害,以清醒头脑筑牢思想防线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看似是工作中的小毛病,实则是影响党和政府形象、阻碍事业发展的大问题。它不仅背离了党的性质宗旨,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作风建设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深刻认清其本质和危害,切实增强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从政治高度看,“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是背离初心使命的危险信号
    政治问题是根本性的大问题,任何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存在,反映出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们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对群众的诉求漠不关心,对党的事业敷衍塞责。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权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坚决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就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认清其严重危害性,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决不能让“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侵蚀我们的队伍。
    (二)从作风建设看,“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是纪律规矩的大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律规矩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底线红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种种表现,如工作“慵懒散”、办事“推拖绕”、态度“横冷硬”、落实“假大空”等,表面上是工作态度和方法的问题,实质上是纪律意识淡薄、规矩意识缺失的表现。它违反了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等相关规定,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果任由其蔓延,就会导致纪律松弛、作风涣散,使党员干部失去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必须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各项纪律规定,坚决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让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严格执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从社会影响看,“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是党群关系的鸿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不仅耗费大量的公共资源,让党员干部无暇顾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更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疏远党群干群关系。当群众看到干部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对他们的诉求推诿扯皮、敷衍了事时,就会对我们党产生不满和失望,严重损害党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不能坚决刹住“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坚决杜绝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明确整治目标任务,以精准发力找准关键重点
    开展“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必须明确目标任务,找准关键重点,有的放矢地推进工作。我们要按照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对象、突出问题和时间节点,精准发力、靶向治疗,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紧盯重点对象,让整治“有的放矢”
    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要突出重点对象,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如果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很难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风气。我们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重点整治对象,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坚决杜绝“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同时,要加强对掌管审批权、执法权、资金分配权等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防止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搞特权、耍威风,损害群众利益。此外,还要关注普通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防止“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向基层蔓延,坚决杜绝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对群众态度冷漠、办事拖沓等行为,维护好基层党风政风。
    (二)聚焦突出问题,让整治“靶向发力”
    当前,我县“机关病”和“衙门作风”虽然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要聚焦这些问题,精准发力、重拳出击,坚决予以整治。一是整治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问题。有的干部不深入基层调研,不了解实际情况,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工作无法落实。二是整治工作“慵懒散”问题。一些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对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三是整治办事“推拖绕”问题。有的单位和干部在办理群众事务时,不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让群众来回跑;对群众的诉求不及时处理,相互推诿、拖延时间。四是整治态度“横冷硬”问题。一些干部对待群众态度冷漠、言语生硬,缺乏耐心和热情,甚至对群众耍威风、摆架子。五是整治落实“假大空”问题。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只做表面文章,不真抓实干,对上级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敷衍塞责。我们要对这些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梳理,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落实。
    (三)把握时间节点,让整治“蹄疾步稳”
    集中整治工作要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此次集中整治工作从[具体开始时间]开始,到[具体结束时间]结束,分为动员部署、自查自纠、监督检查、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在动员部署阶段,我们要召开动员大会,传达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部署要求,明确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在自查自纠阶段,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党员干部对照《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十个不得》,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实填写自查自纠表,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要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及时纠正整改,争取从轻处理。在监督检查阶段,县纪委监委要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级各部门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自查自纠是否到位、问题整改是否落实、制度执行是否严格等情况。对发现的“机关病”和“衙门作风”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在总结提升阶段,各级各部门要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梳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同时,要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加强作风建设,防止“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反弹回潮。
    三、创新整治方法路径,以系统思维提升工作质效
    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我们要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从教育引导、监督检查、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形成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教育引导为先,筑牢“不想为”的思想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教育引导是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基础工作。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抵制“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一是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做到入脑入心、知行合一。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二是开展警示教育。选取近年来查处的“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典型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编印警示教育手册,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大家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自觉遵守纪律规定。三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廉政书画展、廉政文艺演出、廉政主题演讲等活动,弘扬廉政文化,传递正能量。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家风,教育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纪律规定,共同抵制“机关病”和“衙门作风”。
    (二)监督检查为要,强化“不敢为”的震慑效应
    监督检查是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让“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无处遁形。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的党员干部加强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加强专门监督。县纪委监委要发挥监督专责机关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对“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明察暗访、交叉互查、大数据监督等方式,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与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对发现的“机关病”和“衙门作风”问题,要严肃查处,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加强社会监督。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微信公众号等,鼓励群众对“机关病”和“衙门作风”进行监督举报。要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保护群众的监督积极性。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机关病”和“衙门作风”问题进行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
    (三)制度建设为本,扎紧“不能为”的笼子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我们要建立健全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长效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防止“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发生。一是完善政务服务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规范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要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掌上办理,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二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