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董事长在第四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董事长在第四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八月烁玉流金,青春扬帆起航。今天,我们再次相聚,隆重举行第四届“青马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首先,我代表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向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41位优秀青年学员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你们的加入,为X这支充满活力的“后浪”队伍注入了新的澎湃动能,也标志着公司“556101”价值体系和“四化五一批”人才战略路线图正在加速转化为生动实景。
    回顾前三届“青马工程”,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青年才俊在这里淬炼思想、提升能力、加速成长,逐步成为公司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从首届的“做三种学生”(小学生、合格学生、优秀学生),到第二届的“争做三种人”(有方向目标追求、有格局担当情怀、有正气底气朝气),再到第三届强调的“青年,从学习出发”与正确处理好“武装与包装”、“学习与学历”、“提高与提拔”、“基层与机关”四对关系,我们对青年人才的期望一脉相承,核心聚焦于信念的铸就、能力的跃升、作风的锤炼和价值的实现。
    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公司坚定推进现代化数智煤企建设,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破局突围的关键。数智化浪潮奔涌向前,对干部人才队伍,特别是你们——X的未来,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今年4月在中层干部培训班上,我重点强调了新时代企业管理干部应具备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具体提出了前瞻洞察力、数据决策力、协同整合力、创新推动力、风险管控力这五项核心能力。这不仅是中层干部的标尺,更是每一位有志于在X建功立业的青年必须努力攀登的高峰。
    今天,站在第四届“青马工程”的起点,结合时代特征、公司战略和你们成长的需要,我想重点讲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这三点与我们干部培训的最新要求高度契合:
    一、既要“知识代谢”加速升级,更要“认知免疫”筑牢堤坝——这是提升“数据决策力”与“风险管控力”的基石。
    在知识爆炸、技术迭代如闪电的数智时代,知识的“半衰期”急剧缩短。过去“一招鲜吃遍天”已不可能,“知识代谢”能力——即主动、快速更新认知、迭代知识结构的能力,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刚需。这要求你们:一方面要如饥似渴学新知。紧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与煤矿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主动学习新理念、新工艺、新标准,将“数智思维”融入骨髓。另一方面要拥抱变革强内功。深刻理解“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积极运用公司搭建的“全员导师制”、“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在“六精三十六闭环”、“九全九双”等管理理论的实践中深化学习,实现个人能力的“跃迁”。
    然而,信息洪流也伴随着泥沙俱下。“认知免疫”能力——即辨别信息真伪、抵御信息污染、过滤无效噪音、坚守核心价值的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这要求你们:一方面明辨是非守底线。在纷繁复杂的观点和信息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和独立判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筑牢思想防线。要深刻认识到数智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还有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新风险,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另一方面正心明道养正气。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涵养道德操守,追求健康情趣。面对诱惑和干扰,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让“正气”成为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二、既要“解决问题”精准高效,更要“定义问题”洞见本质——这是锤炼“前瞻洞察力”与“创新推动力”的关键。
    经过专业训练,你们大多具备了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基础。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X迈向千万吨级智能化矿井集群、探索“燃料变原料”、开拓多品种煤市场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往往是复杂、模糊、前所未有的。“定义问题”的能力——即敏锐洞察现象背后本质、精准识别核心矛盾、前瞻预判发展趋势的能力,是更高阶的要求。这要求你们:一是跳出业务看全局。践行“五看X”思维,培养战略眼光。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关注行业趋势、技术变革、市场动态,理解公司战略意图,将本职工作置于企业发展大局中考量。二是洞察本质抓要害。善于从海量数据和纷繁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真问题、定义关键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到问题的“根节点”。
    精准“定义问题”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这要求你们:一是攻坚克难敢担当:发扬X人“争第一、做唯一”的底气与锐气,面对智能化建设、安全管理、效率提升等硬骨头,要“抢着干”、“主动出击”,以“小步快跑、快速验证”的机制大胆实践。二是精益求精求实效:强化“执行重在到位”的理念,把“细节决定成败”刻在心里。解决问题不能满足于“做了”,更要追求“做成了”、“做好了”,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三、既要“专业精神”深耕精进,更要“跨界思维”融通创新——这是激发“协同整合力”与“创新推动力”的引擎。
    在高度分工的现代企业中,专业精神是立身之本。它意味着对本职工作的敬畏之心、精湛技艺和极致追求。你们要在各自的领域沉下心来,“乐钻牛角尖,敢啃硬骨头”,努力成为懂硬件、精软件的“技能工匠”或管理专家。
    然而,数智化时代的创新突破,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处、领域的边界上。“跨界思维”能力——即打破专业壁垒、融合多元知识、借鉴不同领域方法的能力,是驱动创新的核心引擎。这要求你们:
一是拆除思维围墙。主动打破部门墙、专业圈,积极了解采、掘、机、运、通、智能化、经营管理等不同领域知识,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