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系统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系统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系统审计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近年来我们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就如何全力配合好上级审计组即将开展的专项审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和任务部署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审计工作新形势
    近年来,我们XX系统的全体审计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在维护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经济卫士”作用。
    从数据上看,我们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以2024年为例,我们全系统共完成了18个审计和专项调查项目,涵盖了财政管理、经济责任、自然资源、重大政策落实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审计,我们揭示了各类问题金额高达2.58亿元,其中虽然直接的违规金额为332万元,但因管理不规范造成的问题金额达到了2.54亿元。这一数据鲜明地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显性的、恶意的违规,转向了隐性的、普遍的管理不善和制度漏洞。同时,我们提出的60条审计建议均被采纳,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审计工作抓住了要害、点到了痛处,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认可。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我们高度重视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建立了常态化的“回头看”机制。比如我们对2023年审计发现的106个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截至今年初,整改率已达到98.1%,有力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和制度的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次上级审计组的进驻,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也是一次促进我们发现问题、解决沉疴顽疾的宝贵机遇。结合近两年的审计报告和日常掌握的情况来看,一些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一是部分领域的管理短板依然突出。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占比畸高,这背后反映的是制度执行的“宽松软”。预算管理方面,一些单位的资金预算编制依然粗放,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导致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精准性大打折扣。政策落实方面,一些惠民工程、重大项目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前几年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计发现存在管线未彻底下地、违章搭盖清理不力、后续物业管理脱节等现象,好事没有完全办好。
    二是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存在规避公开招标的现象,这为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提供了土壤。在资产管理方面,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松散,甚至出现已报废资产长期不处置、闲置浪费的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整改亟待攻坚。一些问题屡审屡犯,成为老大难。比如,个别地方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未批先建,相关债券资金长期闲置;部分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清退款项未及时上缴财政。这些问题虽然有其历史复杂性,但久拖不决,不仅影响发展,更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截至去年底,仍有12个跨年度的审计问题尚未彻底整改到位,啃下这些“硬骨头”,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同志们,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来深刻认识审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每一次审计都当作一次检验我们政治站位、工作作风和治理能力的“大考”。
    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全局统筹,全力配合上级审计工作
    上级审计组即将对我系统开展专项审计,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我们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把配合好这次审计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以实际行动体现我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端正迎审态度。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挂帅,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将上级精神和本次会议要求传达至每一位干部职工。要教育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到,审计监督是“治已病、防未病”的良药,主动接受监督是一种政治自觉,积极配合审计是一种责任担当。要坚决克服任何侥C幸心理、抵触情绪和畏难思想,切实把审计过程,转变为一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是要在行动上主动配合,建立高效机制。要立即建立健全与上级审计组的对接工作机制。各单位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主抓、相关科室协同的迎审工作小组,并指定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情况的同志担任联络员,实行“一对一”无缝对接。对于审计组需要的各类文件、账目、合同、会议纪要等资料,必须做到及时、真实、精准、高效提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成绩不夸大,问题不缩小,矛盾不回避,责任不推脱。决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更不允许弄虚作假、隐瞒实情。
    三是要在服务上全力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办公室、后勤等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为审计组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便利,确保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同时,要建立信息沟通的“绿色通道”,对于审计组在工作中提出的疑问、需要核实的情况,相关单位和人员要第一时间响应,做到有问必答、有需必应,确保审计工作顺利、高效推进。
    三、聚焦问题整改,做实“后半篇文章”,奋力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审计的生命力在于整改。如果问题揭示了,却得不到有效整改,审计就会失去意义,审计的权威性也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把抓整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以钉钉子精神做深做实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要压实整改主体责任,构建“第一责任人”制度。被审计单位是整改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对于这次上级审计和我们正在开展的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要像我们一些单位在处理历史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时那样,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项小组,制定详细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要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打好整改“组合拳”。审计发现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体制机制,整改也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单靠被审计单位“单打独斗”常常力不从心。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纪巡审”联动监督机制,并积极探索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发改、财政、国资、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对于审计移送的违纪违法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优先处置、快查快办;对于整改不力、需要问责的,组织部门要及时介入;对于涉及体制机制性障碍的,发改、财政、国资等主管部门要主动认领,牵头研究解决方案,形成“一盘棋”抓整改的强大合力。
    三要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审计整改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制度漏洞。各单位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必须举一反三,深挖问题根源,从制度层面查缺补漏。要将审计整改成果,及时转化为制度建设成果,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项目建设、资产处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从源头上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实现从“治已病”向“防未病”的根本转变。
四要探索容错纠错,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监督与支持应该是一致的。我们在强调严格审计、严肃整改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敢”与“禁”的关系。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探索建立科学的审计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对于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的,非因主观故意、未谋取私利、且经过集体决策程序的失误和偏差,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重点要“四个看”:一看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二看动机是否为公,三看后果影响是否可控,四看纠错态度是否积极。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