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打击利用V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打击利用V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打击利用V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别是利用VOIP设备盗用固话这一新型诈骗手段的严峻形势,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对下一步全镇的反诈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同志已经通报了近期发生在全国及我市的一些典型案例,情况触目惊心,教训极其深刻。下面,结合我镇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深刻把握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现实危害与挑战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毒瘤。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省、市、旗各级的重拳打击下,我们的反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呈现出技术化、产业化、跨境化等新特征,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从宏观态势看,反诈斗争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全国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虽然在严打高压下增速有所放缓,但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2023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高达42万件,这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流失。具体到我们XX市和XX旗,通过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今年上半年的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实现了双下降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24年以来,我旗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了50.9%,损失金额同比下降了52.3%;XX市的发案数和损失金额也分别同比下降了9.7%和17.8%。这些数据值得肯定,是我们全体同仁共同奋斗的结果。但是,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下降的曲线并不意味着警报解除,恰恰说明我们的斗争进入了此消彼长的拉锯战、攻坚战。一旦我们的防线出现松动,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就可能迅速反弹。
    盗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医院、酒店等机构固定电话号码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呈高发态势,其危害性远超传统诈骗手段。这种手法的核心在于其“身份伪装”的欺骗性。诈骗分子不再使用无规律的虚拟号码或境外号码,而是通过物理手段,将一个外观酷似路由器或机顶盒的“黑盒子”非法接入到正规单位的电话交换机或线路中。这些不法分子常常伪装成通信公司的维修人员、网络升级工程师,以“免费检修线路”“提升网速”等为幌子,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办公楼、机房、弱电井进行安装。一旦设备安装成功,身处境外的诈骗团伙便可远程操控,将他们的网络电话信号转换为被盗用的本地固话号码拨出。
    这种诈骗手法的危害是巨大的。试想一下,当一位群众接到显示为本地医院、公安局甚至是镇政府办公室的来电时,他的警惕性会降到最低。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人民群众对公权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天然信任,冒充医保局、财务科人员以“医疗退款”“社保卡异常”为由,或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涉嫌洗钱”“配合调查”为名实施精准诈骗。近期外地一个案例中,诈骗团伙利用非法架设的VOIP设备,关联实施了50起诈骗案件,涉案总金额高达651万余元。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26个固话号码,拨打诈骗电话,骗取金额合计超过321万元。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泪水。这种披着“合法外衣”的“特洛伊木马”,正严重侵蚀着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公信力,破坏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社会信任体系。
    (三)从治理难点看,新业态新模式给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VOIP设备诈骗的链条长、环节多,涉及设备生产、网络招募、上门安装、远程操控、话术诈骗、洗钱销赃等多个环节。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发布“高薪日结”的虚假招聘信息,诱骗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为其充当“工具人”,负责在境内流窜作案,到指定酒店、写字楼、医院安装设备。这些“工具人”流动性强、隐蔽性高,给公安机关的追查溯源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一些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通信机房、弱电井等关键区域疏于管理,对外来人员核查不严,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此外,通信运营商在固话线路的开通、维护和异常话务监测方面也存在短板,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断异常呼叫,客观上为诈骗活动提供了便利。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最新讲话系列的犯罪手法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和不足。
    同志们,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与VOIP诈骗的斗争,已经不是简单的治安问题,而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事关我们执政根基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正视挑战,迎难而上。
    二、总结过往成效,清醒认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弱项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反诈工作,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宣传防范和打击整治行动。我们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集中宣传,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村社开展“反诈防骗、青春同行”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普及反诈知识,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各村、各社区、各单位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各自领域筑起了一道道防线。
    但是,成绩不能掩盖问题,我们必须用最严格的标尺审视自身,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四大“短板”:
    第一,宣传的“精准度”和“穿透力”有待提升。我们过去的宣传,更多是“大水漫灌”式的广而告之,内容上偏向于刷单、网贷、冒充客服等常见诈骗类型。对于VOIP盗用固话这种技术性、迷惑性更强的新型手法,我们的专项宣传还远远不够。很多单位的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甚至是我们的一些干部,对这种“黑盒子”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识别能力。群众对“熟号码”的警惕性天然就低,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新型诈骗的原理、特征和防范要点讲清楚、说明白,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宣传工作没有真正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化,穿透力不足。
    第二,排查的“覆盖面”和“专业性”存在盲区。VOIP设备通常被安装在通信机房、弱电井、消防通道、楼顶设备间等隐蔽角落。这些区域往往成为日常安全管理的“被遗忘的角落”。我们有多少单位对自己的通信基础设施进行过“家底式”的排查?有多少物业公司真正做到了对进出机房人员的严格登记和核查?排查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指导规范。我们的干部和安保人员不认识、不了解VOIP设备,即使看到了也可能认为是正常的网络设备。这种“非专业”的排查,无异于盲人摸象,难以发现深藏的隐患。
    第三,联动的“紧密度”和“时效性”尚有差距。打击VOIP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安、通管、通信运营商、重点单位、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的紧密协同。目前,我们虽然建立了一些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机制,但在实战中的响应速度和联动效率还有待提高。例如,公安机关接到涉VOIP诈骗的警情后,能否在第一时间通知通信运营商进行话务分析和溯源?运营商发现异常话务后,能否快速联动案发地单位的安保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单位内部发现可疑设备后,能否立即获得公安和通信部门的专业指导?这些环节之间如果存在“时间差”和“信息壁垒”,就会贻误战机,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这些短板和弱项,是我们下一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必须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补齐短板、堵塞漏洞。
    三、聚焦关键环节,以雷霆之势全面筑牢防范打击的坚固防线
    同志们,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关键在于行动和落实。针对VOIP设备盗用固话这一突出风险,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整合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打一场主动仗、攻坚仗、整体仗。在此,我提出四点要求,构建“四张网”,打好“组合拳”。
    (一)立即打一场精准化的宣传教育“攻坚战”,织密“全民思想防护网”。
    宣传工作要从“广而告之”转向“精准滴灌”。镇综治中心要牵头,联合派出所、各驻镇单位,立即启动为期三个月的“防范VOIP诈骗”专项宣传行动。
    一要聚焦内容精准。制作一批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包括宣传海报、短视频、警示案例汇编。内容上要突出VOIP设备的实物图片、作案流程图、防范“三不一要”口诀。让每一个单位负责人、每一位物业管理员、每一名企业员工都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VOIP诈骗,那个“黑盒子”长什么样。
    二要聚焦对象精准。宣传重点要从普通群众向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延伸。要组织力量,对全镇所有党政机关、医院、学校、银行、酒店、大型商超、写字楼等重点单位,进行一次上门“点对点”的宣讲。务必将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位单位安保负责人、网络管理员和物业经理手中,让他们成为我们反诈防线上的“前沿哨兵”。
    三要聚焦渠道精准。线上,要充分利用我镇的公众号、视频号、各村社工作群、业主群,高频次推送相关预警信息和防范知识。线下,要在各单位的公告栏、电梯间、机房门口等显要位置,张贴永久性的警示标识。各村社要利用好大喇叭、宣传栏,将防范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群众耳边,确保宣传不留死角、家喻户晓。
    (二)迅速打一场地毯式的安全隐患“排查战”,织密“物理空间安全网”。
从即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固话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