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为了人民》观后感

反腐为了人民》观后感
    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征程中,《反腐为了人民》专题片以鲜活案例和深刻剖析,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作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观看该片既是一次思想洗礼,更是一场责任叩问。专题片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主线,通过触目惊心的贪腐案例和感人至深的勤廉故事,深刻揭示了反腐败斗争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本质联系,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明辨是非的镜鉴和履职尽责的指南。
    一、民心向背系于清廉:反腐败斗争的政治逻辑
    (1)政之本在民:从”刮骨疗毒”看政治担当
    专题片中某县水利局长贪腐案令人警醒。这位曾获评”优秀干部”的官员,在河道整治工程中与承包商沆瀣一气,致使惠民工程变成”烂尾工程”。当纪检监察机关顶着压力彻查此案时,当地群众自发在办案点外送来自家种的瓜果。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反腐败不是简单的案件查处,而是守护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死较量。正如专题片揭示的,每查处一个腐败分子,就挽回一份群众信任;每清除一个”蛀虫”,就夯实一分执政根基。
    (2)利之所在政:从”打伞破网”看价值取向
    某镇拆迁办主任受贿案中,开发商每平方米”让利”50元,就导致拆迁补偿标准降低200元。这种”官商分利”直接吞噬群众利益。专题片用翔实数据表明,基层”微腐败”对群众获得感损害最直接:某省三年间查处的基层腐败案件,涉及民生资金达23.6亿元。这警示我们,在低保评审、危房改造等具体工作中,必须把群众利益作为唯一标尺,绝不能让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变质走样。
    (3)治之要在公:从”拍蝇灭蚊”看治理效能
    当镜头对准某村被虚报冒领的扶贫羊时,老农含泪诉说”羊还没见着就被吃了”的辛酸,深深刺痛观者心灵。专题片揭示的”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暴露出基层权力运行中的监督盲区。这要求我们在落实惠民政策时,既要完善”制度铁笼”,更要构建”数据围栏”,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实现政策透明、过程可溯、结果可查,让权力在为民服务中规范运行。
    二、清风正气源于实践:基层反腐的实践路径
    (1)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中筑牢防线
    某县扶贫办原主任将产业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导致扶贫车间成为”空壳车间”的案例发人深省。这警示我们,在衔接过渡期更要织密监督网络。我们建立了”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闭环机制,对23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施嵌入式监督,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2)在民生工程实施中架起高压线
    专题片披露的某市棚改项目质量事故,根本原因是监管人员收受施工方贿赂。我们由此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实行”群众监理”制度,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材料检测、施工监督。去年实施的5个民生项目群众满意度达98.7%,印证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一真理。
    (3)在基层治理创新中划出警戒线
    面对片中暴露的”村霸”操纵选举问题,我们深化”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将村级事务细化为37项流程图,通过”二维码上墙”实现权力运行可视化。在村”两委”换届中,运用大数据比对剔除12名不符合条件候选人,确保基层组织纯洁性。这种将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做法,有效遏制了”蝇贪蚁腐”滋生空间。
    三、久久为功成于机制:反腐倡廉的长效之策
    (1)构建全天候监督体系
我们借鉴专题片中”智慧监督”经验,整合12345热线、信访平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