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几个县区的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市局的XX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我都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当前食品生产安全形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一位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一核心目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市食品生产领域的安全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态势。
    上半年,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安全质量提升行动中,我们不仅加大了监管力度,更注重帮扶引导,推动了一批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生产流程,实现了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上,我们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对“超范围、超限量”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有序推进,各项指标正稳步向我们年初设定的目标迈进,力争到年底实现全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的目标。这一系列的工作,为维护我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食品生产安全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监管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用最清醒的头脑、最敏锐的眼光,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有“温差”。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原料采购查验不严格、生产过程控制不规范、出厂检验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管理,重效益、轻安全,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在隐患整改上能拖则拖,这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是我们食品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
    二是重点难点问题治理尚需“加力”。食品添加剂的“两超一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尽管我们年年讲、月月抓,但依然是顽瘴痼疾,在一些领域和环节时有发生。这背后既有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铤而走险的原因,也反映出我们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支撑还有待加强。此外,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由于其数量多、分布散、底子薄,依然是监管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高发地带。
    三是监管能力建设存在“短板”。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模式给传统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的监管方式有时还停留在传统的人海战术,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等现代化手段应用得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检验检测设备和快速筛查技术配置不足,这些“软件”和“硬件”上的短板,制约了我们监管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社会共治格局构建仍未“成型”。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但目前来看,政府监管的“独角戏”色彩依然浓厚。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发挥不充分,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有待进一步激发,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宣传和落实还不够到位,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精准有效的措施,坚决把这些短板补齐、把这些漏洞堵上。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提升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水平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紧扣国家层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聚焦核心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求突破。
    (一)以风险防控为核心,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安全风险是动态的,我们的监管也必须是动态的、精准的。必须把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作为贯穿全年的主线工作来抓。
    一要实现风险排查“全覆盖”。各县区局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精干力量,对我市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无论大小、无论类型,开展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全覆盖”风险隐患排查。排查要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重点检查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贮存运输等全链条环节,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二要推行清单管理“闭环化”。在排查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建立起“三张清单”:风险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风险清单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每一个风险点及其等级;整改清单要明确每一项问题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验收标准;责任清单要将整改责任压实到具体的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这三张清单要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形成“发现—登记—整改—复查—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所有问题都得到彻底解决。
    三要实施分级监管“精准化”。监管资源是有限的,必须用在刀刃上。要全面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根据企业的静态和动态风险因素,科学评定A、B、C、D四个风险等级。对不同等级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对风险最高的D级企业,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每年现场检查不得少于4次,并对其法定代表人进行约谈;对C级和B级企业,也要保证相应的检查频次;对风险最低的A级企业,也要做到每年至少1次的现场检查,确保监管不留白。同时,要加大飞行检查、突击检查的力度,让监管真正“长出牙齿”,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二)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坚决打赢重点领域“攻坚战”。牵牛要牵牛鼻子。面对复杂的监管任务,我们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一要深化食品小作坊的综合治理。小作坊关系着大民生。对小作坊的监管,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坚持“打、建、扶”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坚决打击“黑作坊”,对那些无证无照、环境“脏乱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依法取缔,绝不手软。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通过宣传培训、示范引领、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和帮助有条件、有意愿的小作坊改善生产环境,规范工艺流程,建立管理制度,走上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二要深化食品添加剂的源头治理。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一场覆盖全链条的综合治理。在源头端,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生产许可和进货查验、销售台账制度,严防工业原料等非食用物质流入食品生产领域。在生产端,要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存放”的“五专”管理要求,严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在执法端,要持续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将高风险产品和企业作为重点抽检对象,充分运用快检技术,提高问题发现率,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从重从快处罚,并追根溯源,严查到底。
    (三)以智慧赋能为驱动,坚决提升现代监管“含金量”。面对监管新形势新挑战,墨守成规没有出路,我们必须向科技要效率,向创新要动力。
一要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要积极拥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这个平台要具备风险预警、智能研判、精准推送、在线执法等功能,实现“以网管网”,让监管变得更聪明、更高效。要鼓励基层监管所配备快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