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筹备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我市换届筹备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全市城乡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事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换届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换届工作的战略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社区)“两委”作为党和国家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这次换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的,选出的新一届“两委”班子,肩负着带领广大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历史重任。班子强不强、队伍优不优,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政策能否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对党的信任。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换届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各镇(街道)党(工)委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换届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换届工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完成。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实抓细前期准备工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换届选举能否成功,前期准备工作是关键。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换届选举启动之前。
(一)要把风险隐患摸排化解做在前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我市近年来持续深化基层巡察,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的优良传统,组织力量对所有村(社区)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分析研判。要重点围绕班子运行、财务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宗族势力干扰、涉黑涉恶等潜在风险点,逐一过筛子、建台账。根据我们的初步摸排,截至7月上旬,全市共排查出各类矛盾隐患130余宗,其中涉及财务、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占比较高。对这些问题,必须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化解,确保不把矛盾带到换届中、不让隐患在选举时引爆。目前,在各镇街的努力下,矛盾化解率已达到97%以上,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持续攻坚。
(二)要把离任审计和财务清理做在前面。钱袋子、账本子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焦点。市审计局、民政局要会同各镇(街道),对所有村(社区)开展全覆盖的财务审计,特别是对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工程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资金落实等重点领域,要深查细究,给群众一个“明白账”,给干部一个“清白身”。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为新老班子顺利交接扫清障碍。
(三)要把选举纪律和监督问责做在前面。换届选举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群众的信任和基层政权的稳固,必须以铁的纪律护航选举全过程。要提前划定纪律红线,印发《村(社区)换届选举纪律手册》,明确“十个严禁”“十个不准”等刚性要求,通过镇村大会、公告公示、入户告知等方式,让每一名参选人员、工作人员都清楚纪律“高压线”碰不得。要组建市县镇村四级监督专班,整合纪检监察、组织、民政等部门力量,对选举提名、候选人公示、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开展全程蹲点监督,重点排查拉票贿选、宗族操控、虚假承诺等违规行为。同时,要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渠道,对收到的线索实行“专人核查、限时办结、结果反馈”机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顶风违纪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倒查相关领导的监管责任,以严肃问责倒逼纪律执行,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换届选举的公平公正,筑牢基层民主政治的根基。
三、严把标准关口,选优配强基层骨干队伍
换届的核心是选人,选对一人、造福一方,选错一人、贻害一片。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出来。
(一)要严明资格条件,坚决守住“底线”。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候选人资格条件的规定,特别是“十不能、七不宜”等负面清单,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市纪委监委、政法委、公安、法院、民政、审计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建立健全候选人资格联合审查机制,对所有初步人选进行“全面体检”。要坚决把那些有政治污点、受过刑事处罚、涉黑涉恶、存在“村霸”问题、参与邪教组织、侵占集体利益的人挡在门外。在上一届换届中,我们通过联审机制,成功将47名不符合条件的潜在人选挡在了门外,有效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今年,这个口子只会更紧、不会更松。
(二)要拓宽选人视野,动态优化“源头”。要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广开渠道,大力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要持续加强后备力量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800余人,其中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5%和55%,实现了每个村(社区)至少有2名以上素质优良的后备力量。要加强对这些后备力量的实岗锻炼和系统培训,让他们在基层治理、项目建设、服务群众的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确保关键时刻有足够的人选可供选择。
(三)要把程序规范和过程公开贯穿始终。换届选举的合法性根基在于程序的严谨规范,必须以严密流程保障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要严格执行选举办法规定的步骤,从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到投票计票,每个环节都要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杜绝“跳步骤”“省环节”的简化操作。例如,选民登记要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初榜、中榜、终榜分别在规定时间内张贴公示,对异议信息要在3日内完成核查更正,确保每一位有选举权的群众都能纳入登记范围。候选人提名阶段要规范推荐渠道,明确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的具体条件和操作流程,防止“暗箱操作”。
四、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换届选举依法有序
换届选举是严肃的政治活动,也是严谨的法律行为。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任何环节、任何步骤都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决不能搞变通、打折扣。
(一)要确保法定程序不走样。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