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与事业兴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明确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路径与方向,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作风建设实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纪律作风根基。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开展主题教育等措施,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作风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影响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只有以过硬作风锻造过硬队伍,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保障。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不仅损害群众利益,更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通过完善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强化基层减负等措施,推动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将党的宗旨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作风建设成为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经验交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命线。
(三)这是实现高质量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迫切需要以优良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通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举措,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践证明,哪里作风转变得彻底,哪里的发展环境就优化,哪里的改革突破就明显。
(四)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党风正则民风淳,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直接影响社会风气导向。通过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倡导勤俭节约风尚、树立真抓实干导向,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更具示范效应和传播效应。将作风建设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既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又能够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准确把握落实各级纪律规定、深化作风建设的基本方法?
(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目标是引领,问题是靶心。党中央坚持精准聚焦作风问题这一主要矛盾及其关键方面,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狠抓管党治党。十多年来,党中央紧盯作风问题不放松,集中发力、常抓节点,一以贯之、步步深入:剑指“四风”顽疾,整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从细微处着手、在实处着力,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刹住了长期未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多年未除的痼疾,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二)?坚持严的基调与实的要求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就是要表明坚决态度,体现刚性约束。”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后,党中央又两次修订实施细则,对贯彻执行作出进一步规范与细化。规定内容直指作风积弊,涵盖改进调研、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警卫、改进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节约等方面,每一条均指向明确、具体细致,体现了抓早抓小、见微知著的方法,增强了规定的可操作性和人民群众对作风建设的获得感。
(三)?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统一。?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牵住了管党治党的“牛鼻子”。纪律规定成效卓著的关键,在于发挥了“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规定开宗明义要求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党中央以实际行动立标打样,同时带动“绝大多数”,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全党参与的作风建设生动局面和强大声势。
(四)?坚持着力治标与注重治本相统一。?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作风建设既要严督党员、干部防微杜渐,更需在“常”“长”、“严”“实”、“深”“细”上下功夫。要把握作风问题的地域性、行业性、阶段性特征,聚焦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化整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演变路径,最终管出习惯、抓出长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