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依法行政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依法行政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以及《云南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16项措施》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我县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刚才,县司法局汇报了上半年依法行政工作情况,通报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讲得比较具体、也比较实在。下面,结合大家的汇报和当前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法治**建设目标,在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法治基础持续夯实。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得到进一步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规范。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重点领域深化落实,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排查梳理了一批问题线索,整改纠正了一批不规范执法行为,执法随意性、选择性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三是法治营商环境有所改善。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部分领域涉企检查频次有所下降,市场主体对公平公正执法的感受度有所增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对照企业和群众的期盼,对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县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突出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深化。少数单位和干部对法治建设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发展、轻法治”“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残余依然存在,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待加强。二是执法不规范问题依然突出。从专项整治通报和日常掌握的情况看,“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等现象尚未根绝。个别领域检查过多过频、多头重复检查的问题依然存在,扰企扰民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执法人员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淡薄,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三是涉企执法痛点难点亟待破解。企业对一些领域执法标准不统一、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罚与教育结合不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反映仍然比较集中。如何做到既依法监管、维护秩序,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实现“无事不扰、无处不在”,还需要拿出更精准、更有效的措施。四是依法行政能力存在短板。部分执法单位专业力量不足,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对新业态、新领域的监管存在“本领恐慌”。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行政诉讼败诉率仍需进一步压降。少数单位对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重视不够,存在“出庭不出声”现象。五是法治环境优化任重道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个别地方和领域政策执行“中梗阻”、隐性壁垒等问题依然存在,市场主体对公平竞争、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感受度还有提升空间。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县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本次会议的要求上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打好依法行政攻坚战、持久战。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力推动依法行政和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拿出硬招实招,务求取得实效。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思想引领,筑牢依法行政根基。要把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坚守法治、廉洁、安全三条底线,确保每一项行政行为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要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聚焦规范执法,重拳整治涉企突出问题。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坚决打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这场硬仗。要严格对标落实《云南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16项措施》,将其作为刚性约束和行动指南。一要大力压减涉企检查频次。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管理和备案制度,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检查。大力推行部门联合“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除涉及安全、环保、食品药品等特殊重点领域和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等情形外,原则上不得随意到企业开展检查。上半年我县涉企检查频次下降了25%,这个势头要保持,力争全年有更大幅度下降。二要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各执法部门要全面梳理、细化、量化本领域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布。严格执行“过罚相当”原则,坚决杜绝“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且未造成明显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或从轻、减轻处罚,更多运用行政指导、约谈警示、责令改正等柔性执法方式。县司法局要牵头建立并动态更新我县涉企“免罚轻罚清单”。三要坚决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严禁在环保督察、安全生产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中搞“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简单化做法。执法检查必须实事求是,精准识别问题,分类施策处置。要建立健全执法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涉及企业关停、重大处罚的,要慎之又慎,评估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四要着力提升执法透明度公信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全面推行“阳光执法”,除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执法依据、程序、结果都要依法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严肃查处执法不公、执法寻租、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
(三)聚焦效能提升,畅通涉企诉求响应渠道。一要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优化办案流程,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对涉企行政复议案件,要坚持“应收尽收、应调尽调、应纠尽纠”,加大调解和解力度,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政和。县司法局要加强对行政复议中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梳理分析,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二要切实抓好行政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出庭负责人要“出庭又出声”,熟悉案情,积极答辩,尊重司法权威。要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认真整改落实。要建立健全败诉案件分析报告和责任追究机制,深刻反思败诉原因,倒逼依法行政水平提升。三要完善涉企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整合优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营商环境投诉平台等渠道,建立涉企行政执法问题投诉举报的快速受理、核查、反馈机制。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要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聚焦能力建设,锻造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法治工作,关键在人。一要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和专业培训。要根据工作需要,配齐配强基层一线执法力量,特别是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要制定系统化的执法能力培训计划,突出实战实用,重点培训新法律法规、执法程序规范、调查取证技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