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报告

关于对供销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报告

    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充分用好这支力量”“供销合作社要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这一重要指示不仅赋予了供销合作社全新定位,更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指明了方向。
    xx省xx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作为,努力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
(一)强化农资保供,降低农业成本
    xx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充分发挥自身网络优势,借助社有农资企业和基层涉农组织,高效开展农资采购、调运与储备工作,确保适销对路的农资及时供应。xx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积极推行农资“集采集配”模式。xx供销合作社供应的肥料、种子价格比市场价优惠20%以上,农药优惠幅度在50%以上,切实为农民减轻了农资采购支出。凤台县供销合作社从水稻育秧的硬盘、专用肥、优质稻种等环节入手,2024年以“零差价”为基层社提供35万张育秧硬盘、33吨育苗专用肥和10.8万斤优质稻种,为基层社水稻机插秧业务节省40万余元,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物资需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拓展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效能
    全市系统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24年夏收时节整合各类农业生产机械310余台(套),完成78.27万亩夏收任务。积极承担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服务面积22.72万亩,承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106万元。
    xx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成立xx市供销集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质平台。潘集区芦集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升级改造项目即将竣工投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24年,全市系统累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284.4万亩次,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三)积极抗灾救灾,彰显责任担当
    在自然灾害面前,全市系统迅速响应,积极调配资源助力抗灾救灾。xx供销合作社依托10万亩规模的育秧苗基地,在xx省供销合作社、xx市供销合作社的协助下,向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黄山市捐赠育秧苗。分四批运送的育秧苗可栽插水稻5200亩,及时帮助受灾地区恢复农业生产,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充分展现了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社会责任担当,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
(四)加强基层建设,推动产业融合
    xx市社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出台“党建引领、村社共建”相关指导意见,并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印发“双社联动强基赋能”试点工作方案。通过这些举措,不断加强基层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村基层社52家、为农服务中心38家,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有效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知偏差,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县区党政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未能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中,存在思想懈怠、畏难情绪和业务不熟悉等问题,对供销合作社工作关注较少、支持力度不够,致使供销合作社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要素制约明显,发展阻力较大
    全市系统土地多为国有划拨用地,且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前取得土地证。然而,根据相关政策,供销合作社系统用地不在原国土资源部2001版《划拨用地目录》内,使用前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这一规定给社有资产开发带来了巨大阻碍。以潘集区芦集为农服务综合体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用地虽为供销合作社国有划拨用地且早已取得土地证,但仍需缴纳32.5万元土地出让金、9750元契税,后续每季度还需缴纳近500元城镇土地税。过高的成本,致使社有资产开发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
(三)协同效应缺失,整体力量分散
    尽管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广泛分布于农村,但基层社普遍存在整体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管理松散、服务功能单一、凝聚力不强等现象较为突出,加上供销合作社系统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导致整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四)人才队伍匮乏,专业素质不高
    县乡两级供销合作社及企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人员配备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以县区级供销合作社机关为例,50岁以上人员占比超70%,部分地区如xx供销合作社机关核定编制12名,实际在编在职仅9人,毛集实验区供销合作社仅3名工作人员,既无社有企业也无社有资产。同时,部分县级供销合作社还存在人员流动不畅、中层干部晋升困难的情况。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技术型、管理型和市场营销型人才极度短缺,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五)发展成效初显,仍需持续提升
    一方面,全市系统内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企业改制后,资产存量有限且分散,社有企业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基层社造血能力不足。虽然国家政策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倾斜力度较大,但基层社和企业在政策性资金分配使用中受益较少,发展面临资金瓶颈。
三、建议和意见
(一)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充分用好这支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树立重视供销合作社就是重视农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将加强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布局,进行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鉴于市郊五个区没有区级供销合作社,制约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市郊五个区供销工作分管领导,供销工作职责职能由其他区直部门承接,确保供销合作社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序开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动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的资金投入,设立并落实稳定增长的农业专项扶持资金机制。采用“向上争取一点,本级财政投入一点,社有收益提存一点”的方式,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尤其要向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倾斜,解决其在项目建设和业务拓展中的资金缺口问题。此外,政府应积极协助供销合作社妥善处理金融债务、职工社保、不动产确权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同时,提供盘活资产的政策支持,通过资产置换、联合开发、作价投资、转让出售、资产租赁、承包经营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