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5年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重要论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作为。我们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制度创新、政策供给、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功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城市、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等国家级荣誉。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群众困难救助机制?。一是?动态监测对象更精准。?聚焦提升救助时效性,优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将5万余名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实现数据自动比对。预警信息及时推送至医保、教育、住房保障等部门及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有力保障“应保尽保”。二是?“一事一议”覆盖更全面。?针对群众遭遇特殊困难、超出政策范围或处于政策边缘难以把握的情形,建立市-区-街分级实施、三级联动的“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从23个方面放宽政策准入条件,拓宽覆盖范围。市级累计下沉基层开展“一事一议”60余次,妥善解决疑难复杂个案300余例。三是?“政府+社会力量”渠道更多元。?拓宽救助渠道,创新打造“社会救助+商业保险”、“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公益慈善”模式。实施“惠厦保”、“幸福安康险”等项目,政府出资为全市6万余名困难群众投保大病补充保险、为近46万名户籍老年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年实施慈善项目127个,投入资金1021.58万元,受益超16.12万人次。全国首创“阳光收养”机制,全省率先设立“一老一小”关爱基金,重点帮扶困难老人与困境儿童。四是?探索流动儿童关爱机制。?聚焦流动儿童群体,探索完善关爱服务机制,今年被列入国家级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在全国首创孤弃儿童“阳光收养”体系,建成收养意愿登记与评估系统,科学遴选评估收养家庭,提升收养工作透明度和合理性。
(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目前22项主要指标已完成18项,剩余4项年内完成。一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连续6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现有24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55家照料中心、151家农村幸福院、446家居家养老服务站、57个长者食堂、362个助餐点和553个社会救助服务点,实现镇(街)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有效打通敬老、济困、扶幼、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创新构建“鹭邻享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全市40余万老年人、660个社区服务站点、2300多名服务人员。延伸打造“邻好吗”长者呼叫中心,全国率先搭建“邻安康”长者守护平台(已安装运行601张床位),实现养老资源和救护力量24小时快速调度。相关工作经验获民政部领导肯定,并在民政部信息中心公众号“精准民政”专栏分享。三是?创新养老服务机制体制。?立足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优势,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出台《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政策措施》等法规政策文件30余份。全国率先在每个社区配备1-2名专职助老员,困难老年人月探访关爱服务率达100%。全省率先出台首个覆盖65周岁以上老人的普惠性助餐补贴办法。
(三)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一是?婚姻登记持续优化。?全省率先实现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全市通办”,并陆续推进“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登记合格率、群众满意率均保持100%。二是?殡葬改革成效显著。?深化移风易俗,构建以骨灰立体存放为主,海葬、花坛葬、树葬、草坪葬为辅的节地生态安葬模式,节地生态安葬率达95%以上,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规范经营性公墓管理,推动全市遗体接运统一管理,完成遗体统一接运改革。三是?严格殡葬行业监管。?着力推动殡仪服务机构长期积存遗体处置,建立死亡证明反馈核查机制。以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和全国殡葬综合监管试点为契机,强化与公安、卫健等部门协作,厘清职责权限,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精准性、有效性和常态化水平。
(四)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民政工作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让暖心服务触手可及。一是?建好“智慧民政”平台。?搭建“智慧民政”平台,融入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纵向贯通部、省数据回流及市、区、街镇三级共享通道,横向对接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等30余个部门、52个数据接口。设立智慧民政指挥中心,整合救助、养老、儿童、殡葬、婚姻等业务数据,实现数据“最多采一次”,构建人员、家庭、机构三大基础数据库。二是?用好便民服务网络。?推行全程网办,在“i”APP和网上办事大厅开通“掌上办”、“指尖办”服务;高龄津贴实现“免审即享”。发展“数字殡葬”,在平台开通“惠民补贴申领”、“云祭扫”等服务。三是?深化“大爱寻亲”工作。?建立滞留人员信息库,依托公安人口信息、互联网、媒体等多元力量,为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寻亲。2018年以来,成功为187名查无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寻亲,成功率59.4%。“大爱寻亲”工作获《民政部简报》刊发推广。
(五)推动事业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民政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一是?整合系统内部资源。?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市殡仪服务中心改制,成立民政服务公司,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公司下属养老服务、婚庆服务、信息科技、殡葬服务、物业服务、彩票销售等板块运营良好,营收近1亿元,利润1200万元,企业收益用于反哺民政事业发展。二是?优化全市资源配置。?养老方面,?盘活老旧城区存量场所资源,发展嵌入式养老;引入优质资源,推动养老与物业、家政、医疗、文体等融合发展,延伸失能照护、高端养老、老年康养、近邻助餐等业态。?殡葬方面,?遵循“事企分开”原则,由国有企业运营殡仪馆和墓园,并向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外的殡仪服务,实现服务多元化、多样化。三是?发挥资源链接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全市登记行业协会商会303家。鼓励参与公共事务,形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172篇,提出意见建议539项,参与制定修改法规政策120件,编制发布经济发展指数142个。?严格规范?地名管理,审核命名545条地名,确认605条规划地名;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进标准地址管理,汇聚标准地址数据99438条,服务开发建设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打造社会救助新格局?。在持续深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低收入人口帮扶力度,巩固民生兜底保障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物质+服务”的社会救助新格局。突出流动儿童这一儿童福利工作新群体,围绕“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的“六有”目标,探索完善适应其发展需求的关爱服务机制,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可及性与有效性,推动儿童福利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强化老龄工作统筹领导。?优化市老龄委议事协调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充实工作力量,发挥统筹作用,全面推进老龄事业体系建设,强化服务、资金和制度保障。二是?加大事业产业协同政策供给。?加快出台并落实《市加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