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探索报告

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探索报告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党中央谋篇布局并指导推进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工作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并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布局进行谋划。”对于新时代高等教育而言,高质量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在新时代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实践要求。
    探讨新时代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这一主题在于二者具有高度的“可兼容性”,二者同属新时代高校建设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求,都聚焦大学这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旨在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因此,应认真落实好“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把廉洁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有机嵌入“大思政课”当中,既为“大”提供鲜活的素材,又作为“善用”的重要手段,使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时,能够在内容上“立”起来、实践中“活”起来、思想上“亮”起来,让学生吸收丰富生动的廉洁“养料”,从而生成文化自信、思想自觉、行为规范,推动廉洁校园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研究文献述评
    针对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及其与思政课程的同步推进,一些学者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有学者着重进行整体框架上的梳理与构建,如李宏刚、陈悦认为,各责任主体要从更新育人理念、优化育人内容、创新育人媒介等层面构建起“大思政课”这一主题在于二者具有高度的“可兼容性”,“家校社”一体化三维育人体系,凝聚思政育人合力,以二者同属新时代高校建设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求,都聚焦大学这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旨在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培养知廉敬廉的新时代好青年[1]。武予然提出应以两点论统领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廉洁教育同步推进,以融合论促进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清廉元素同向发力,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全校一体贯通共需共建机制。陈孝凯、王立平将视角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认为要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提高他们的认知力、专业知识能力和教育行动力[2]。苏晓杰等则主张廉洁教育全员化,不仅思政课教师要助力廉洁教育,高校辅导员、党务政工干部、专任教师、管理干部、优秀学生代表都应各司其职,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3]。
    然而,进一步梳理发现,上述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本身的体系化、协调化,但对于与思政课程的契合、同构探索得还不充分,而且主要是根据研究者的推演推理提出“应然”,较少基于人才培养实践开展总结归纳性研究,继而提出“实然”建议,以供相关高校采纳实操。
二、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六个维度
    下文以xx大学(以下简称“xx”)为例,探究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维度。xx高度关注廉洁文化建设与增强思政工作成效间的“双生共情”关系,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多维度、多场域、多载体融入“大思政课”的路径与方式,打造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三百工程”特色品牌,通过强化六方面工作,营造“学廉、守廉、思廉”的浓郁氛围,为深入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和人才培养工作保驾护航。
(一)强化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为融入注入强劲动力
    xx党委高度重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及学校思想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xx专门印发了《xx大学廉洁文化建设“三百工程”工作方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校“一盘棋”廉洁文化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廉洁教育“六进”(进书院、进院系、进专业、进课堂、进实验室、进社团)。
(二)强化机制构建、流程理顺,为融入提供有力保障
    xx纪委、监察专员办以及校级实体科研机构廉洁研究院与校内各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联系和协调推进机制,多次交流研讨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大思政课”的有效方式方法,各二级党委、三级党组织主动作为,各学院、系部、书院积极落实,共同为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路径导引和有力支持。校教学工作部印发的《关于在课程思政中融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通知》,鼓励各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机融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内容,在授课中积极传递“诚信为学”“诚信为人”等理念,“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廉诚意识。对于受推选担任校级廉洁文化传播使者的师生,其参与的相关活动可纳入公共服务时长或计入思政实践学时,从而鼓励他们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及学习生活中以点带面地推动廉洁文化教育工作。
(三)强化传播廉洁理念、廉诚故事,为融入建好课堂阵地
    积极探索将廉洁文化更好融入日常教学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环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于思想道德教学部分,突出强调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等道德要求和岗位准则;对于法治教学部分,突出强调腐败的各层面法律后果,引导学生养成法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充分用好其与当前时代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廉洁治理相关性最强的特点,将廉洁教育作为固定知识点,向学生详细讲授我国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最新形势、任务安排、目标规划、显著成效和典型案例等,引导学生强化规则意识和树立对反腐败斗争胜利的决心、信心。此外,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专门开设廉洁治理导论、中国人的廉诚信仰等课程和讲座,推出反腐败前沿理论及监察法学原理等多门课程。依据xx院士和归国著名科学家人数众多的优势,推出“院士话廉诚”系列活动,邀请在xx全时工作的中国两院院士或发达国家两院院士作为主讲人,用生动的对谈方式、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事例,倡导广大师生惟廉于心、倡廉于行[4]。
(四)强化多元载体、习惯养成,为融入打造广阔场景
    创新实施“在校生廉诚教育伴随计划”,使廉洁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范围涵盖入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教育全过程,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的空间划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在“开学第一课”中对新生进行廉诚教育,其他校领导也多次对分管领域和部门的师生开展廉诚教育;探索“艺术思政+廉洁”形式,创设“音乐中的清风明月”廉诚主题音乐课,举办“廉诚文化主题”书画作品展暨“挥手榕树下”钢琴音乐会,开设“论语中的廉洁诚信”主题特色思政课。开展“xx师生廉洁文化探寻”系列活动,分批次组织学生前往杨匏安陈列馆、廉明馆、文天祥纪念馆等各级廉政教育基地参观。推选优秀学生代表担任深圳市廉洁使者并参与市纪委监委青年廉洁教育专题片《清风作伴好扬帆》摄制。成立以廉洁诚信为主题的校级大学生社团“南科青廉”,牵头举办廉洁微电影分享交流会、“崇廉尚诚懂法正行”学生廉诚法治实践活动、“言诚辩廉”辩论表演赛等多场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场体悟、实践历练中不断实现清廉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
(五)强化师德师风、廉洁从教,为融入筑牢师资底线
    学校经常在教职工入职培训上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重点讲解党纪法规中的廉洁纪律要求、违规违纪警示案例及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内容,现场发放《党员干部、教师常用党纪法规摘要汇编》《高校典型违纪违法警示案例汇编》等资料。加强对教师党员干部“关键少数”的日常教育,对所有新任职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并组织签订廉政承诺书,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开展提醒谈话,督促其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
(六)强化家庭助廉、亲情促廉,为融入增添力量来源
    发布《廉洁诚信家风建设倡议书》,组织数十名师生及家属代表签署《廉洁家风承诺书》,提醒xx广大师生及家属要时刻秉持廉洁诚信理念,守护幸福人生。开设“百家乐廉”讲坛,邀请xx家属代表参加家风主题讲座,并结合自身的阅历、行业、岗位等向广大师生分享廉洁诚信感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百家乐廉”系列活动,在春节前夕举办“廉洁春联进百家风清气正过新年”活动,组织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参加广东省纪委监委举办的“我的廉洁家风故事”主题征文活动等,让清廉之风从校园吹入家庭,进一步督促引导广大师生修身律己、廉洁治家。组织举办“诚信润童心、家长助廉诚”家长助教活动,由xx教师为xx子弟讲诚信故事、赠廉诚绘本、共剪廉字窗花,让廉洁教育与故事、游戏紧密结合,使廉洁成为更多教师的家训与行动准则。
三、廉洁文化更好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路径
    结合xx的生动实践,探索如何使廉洁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对营造党风校风清正、师德师风清廉、教风学风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大格局”
    在探索廉洁文化有机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路径时,应当先在顶层设计上打开格局,坚持整体“大思维”,树立系统“大视野”。
    1.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党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
    高校应将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把廉洁育人、廉洁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与高校党建工作、思政育人、常规教学、师德师风、党纪宣传、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一体化协同推进,与高校师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廉洁文化建设通道。
    2.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学生从入学至离校的全链条
    “青年廉,则国廉”,青年学生的廉洁意识从树立到根深蒂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抓紧高等教育阶段的有利时机,时时处处强化廉诚元素的熏陶感染。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机融合,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新生教育、日常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校庆活动等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各种廉洁资源,建设廉洁教育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打造系列优质的廉洁文化“大课堂”。
    (二)健全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好机制”
    廉洁文化要恰到好处地融入“大思政课”当中并取得实效,离不开相关机制的构建、完善和充分运用。
    1.理顺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保障机制
    科学制定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计划表、“施工图”,及时出台和完善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指引性文件,明确不同类型融入主体的职责,细化融入的具体方式及要求,使得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成为有目标、有抓手、有人员和物质保障的重要校园建设工作。
    2.完善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运行机制
    无论是思政课程中相关章节的增设和扩展,专业课程对廉洁主题的的构思与探索;还是对廉洁相关规范的整理,对特定行业领域廉洁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抑或课堂互动环节的巧妙设计,都需要对教师的积极探索、学生的踊跃参与等进行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认可,通过正向激励的运行机制,实现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3.优化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的评价机制
    高校对廉洁文化融入效果的考查,不能过分机械化、形式化,而是要注重将学生“大思政课”廉洁教育的参与情况和内化情况相结合,以学生政治素养和廉洁素质的提升为核心,综合立体全面考查学生的廉洁素养、廉洁意识、廉洁行为,确保考核过程的针对性、多元性和全程性。
(三)搭建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大平台”
    廉洁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嵌入或者叠加,而是要实现教学上的系统改革、资源上的多方利用、理念上的积极转变,着力打造形式多样、充分延展的“大载体”“大平台”。
    1.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
    从课堂教学环节看,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结合各门思政课特点,紧密对应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关键点、找准着力点,把廉洁的要求讲解到位、把廉洁的理念宣传到位、把廉洁的榜样树立到位。专业课教师要树牢“立德树人”培养理念,大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廉洁育人元素,在教学中巧妙而不生硬地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洁自律和清正奉公的典型事例、新时代崇廉尚廉的社会风尚等内容。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廉洁教育,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要努力实现廉洁教育内容和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渗透性和互动性。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覆盖面上看,廉洁文化不仅要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还要融入学生生活、实践、实习的各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入生活,以参观考察、旁听庭审、田野调查、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第一线”去深刻思考腐败的后果是什么、“红线”为什么不能踩等问题,从而获得更加直观和真实的廉洁文化教育体验。
    3.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要深度挖掘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生动的廉洁文化元素,如廉官、廉诗、名言警句、廉洁故事等;按时间脉络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蕴含的“廉洁宝藏”,如传统廉洁文化中古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以正为政的个人追求和社稷之念,革命文化中俯身为民、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廉洁操守与坚持,先进文化中共产党人为政以德、秉公用权的情怀和追求等,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为青年学生立道天下、慎独律己提供榜样和指引。同时,也要注重阐释廉洁对当代生活的重大影响,结合党反腐倡廉的最新部署要求,讲好中国廉洁文化如何演变、为何重要、如何践行等一系列问题,给学生以更多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4.坚持创新形式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动态的或静态的,可以通过开展廉洁文化精品作品征集、廉洁主题演讲、廉洁知识竞赛、廉洁微电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