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欠税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2025年上半年,在省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税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总局、省局关于欠税管理的工作部署,秉持依法治税理念,精准制定并实施各项措施,以“强监管、防风险、优服务”为主线,积极且扎实地推进欠税清理工作,在这一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详细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欠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机制强基础,欠税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一是健全制度框架。全面修订并完善了《市税务局欠税管理工作规程》,细致地将欠税管理中的各项流程进行细化,涵盖欠税认定、催缴、追征等11项关键流程。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征管牵头、分局主责、法制保障”联动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确保欠税管理工作有序推进。联合市法院、公安、银行等多部门共同印发《欠税联合惩戒协作办法》,精心建立起“信息共享、线索移交、联合约谈”三项机制。这一举措旨在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上半年,积极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达3次,通过这些会议,各部门深入交流,进一步推动了跨部门协作的制度化进程,使得欠税管理工作能够在多部门的协同下高效开展。
二是夯实数据基础。充分依托金税四期系统强大的功能,着手建立起全市的欠税动态数据库。在数据库构建过程中,从多个维度对欠税企业进行分类标识,包括行业、规模、欠税时长等方面,从而实现对欠税企业的“一户一档”精细化管理。目前,该数据库已覆盖欠税企业1200余户,并且数据准确率高达98%,为欠税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深入开展欠税数据专项清理工作,针对历史数据中的错误进行全面修正,共计修正错误数据56条,同时补录缺失信息23项。通过这些努力,确保了欠税管理台账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欠税追缴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别重精准,清欠攻坚成果斐然。一是重点税源专项清欠。针对全市年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全面且细致的“清单式”排查工作。通过严谨的排查流程,精准锁定欠税超过6个月的32户重点企业。为确保这些重点企业的欠税得到有效追缴,创新性地采取“领导包案+专班推进”的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由领导负责包案,组建专门的工作专班深入开展工作。专班成员通过税务约谈、深入分析企业资金流等专业手段,精准定位企业欠税问题,上半年成功追缴欠税达1.2亿元。典型案例:集团长期存在欠税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税务局联合市国资委精心制定分期缴款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成功落实税款8000万元。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部门间协作的有效性,也为解决重点税源企业欠税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二是小微企业柔性执法。考虑到经济下行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在对小微企业的欠税清理工作中推行“辅导式”清欠策略。专门组织“税务管家”团队深入小微企业,开展上门服务。“税务管家”团队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政策辅导,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申请延期缴纳、信用修复等权益。通过这种柔性执法方式,累计化解小微欠税3800万元,占小微欠税总量的75%,在保障税收收入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与帮助。三是恶意欠税严厉打击。为严厉打击恶意欠税行为,联合公安经侦部门精心策划并开展“雷霆2025”专项行动。在这一专项行动中,加大对虚开发票关联欠税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共查处此类案件14起。对于其中情节严重的3起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彰显了执法的严肃性。同时,为起到警示作用,曝光典型案例5件,成功追缴税款及滞纳金4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对恶意欠税行为的有力震慑。
(三)优服务防新增,源头治理不断深化。一是前置风险防控。积极探索并成功开发“欠税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具有强大的风险预警功能,能够对连续3个月零申报、销售收入与纳税额偏离度超30%的企业自动触发预警。上半年,通过这一模型,共计推送风险提示函230份,提前对89户存在欠税风险的企业进行有效阻断,将欠税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了欠税情况的发生。二是深化政策辅导。有针对性地开设“欠税易发行业专题讲堂”,聚焦建筑、商贸等高风险行业。针对这些行业的特点和需求,举办政策培训12场。每场培训吸引了大量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参加,累计覆盖人数达1600人次。同时,为方便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循税收政策,精心发放《涉税风险提示手册》2000余份,帮助企业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防范欠税风险的意识。三是畅通救济渠道。对“征纳互动平台”的欠税申诉模块进行优化升级。通过这一优化,平台能够更加高效地受理企业经营困难证明、减免滞纳金申请等各类诉求。上半年,共受理此类诉求67件,并且保持了100%的办结率。其中,依法核准延期缴纳申请21件,涉及税款3100万元,为企业在面临经营困难时提供了必要的税收救济,体现了税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兼顾企业实际困难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部门协同需加强。在欠税管理工作中,与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导致部分企业的不动产转移、股权变更等重要信息无法实时获取,进而影响了欠税追缴的效率。例如,当企业发生不动产转移时,如果税务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就可能错失在资产转移过程中追缴欠税的最佳时机,给欠税追缴工作带来被动局面。二是执法手段待丰富。在面对“失联企业”和“空壳公司”的欠税追征问题时,现有的执法手段显得相对匮乏。由于这些企业的特殊性,现有法律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企业通过恶意注销或利用破产程序逃避欠税,而目前的法律框架下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措施。上半年,仍有1.8亿元欠税因企业注销或破产等原因难以追回,这一情况反映出在应对特殊类型企业欠税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方法手段。三是服务精准度不足。随着新兴产业(如跨境电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税务部门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欠税风险研判还不够深入。由于新兴产业具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复杂的业务结构,个别企业容易因对税收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而形成非故意欠税。这表明在服务新兴产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加强对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的研究和解读,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个性化的税收服务。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力攻坚,推动清欠行动再提速。精心策划并开展“百日清欠攻坚”行动,针对欠税超100万元的企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