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违规吃喝持续加固作风堤坝——在加强作风建设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核心任务就是聚焦一个作风建设的顽瘴痼疾——违规吃喝问题,进行再学习、再剖析、再部署、再警醒。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违规吃喝问题,看似是“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作风上的大患”,是“四风”问题的突出表现和重要诱因,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毒瘤。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向违规吃喝问题亮剑,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下面,我结合上级精神和工作实际,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严重危害性,时刻保持警钟长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决整治违规吃喝,首先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思想上认清其本质和巨大危害,切实增强纠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一)腐蚀党的肌体,动摇执政根基。违规吃喝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化、庸俗化。它直接侵蚀的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高地。当党员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习惯于“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必然逐渐淡化,宗旨意识必然逐渐模糊,党性原则必然逐渐弱化。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就会动摇,精神就会“缺钙”。这绝非危言耸听!党风政风连着社风民风。党员干部在吃喝上的不正之风,败坏的是整个党风政风,传递的是消极负面信号,污染的是社会风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违规吃喝的奢靡之风,必然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疏远、对立,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这绝不是小问题,而是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违规吃喝吃掉的不仅仅是公款公物,更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喝掉的不仅仅是酒水饮料,更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滋生腐败温床,诱发“破窗效应”。大量案例表明,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吃一顿饭”、“喝一顿酒”那么简单。它常常是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前奏曲”和“润滑剂”。许多腐败案件,往往就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的。在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的氛围中,纪律的防线悄然松动,原则的堤坝悄然溃决。违规吃喝背后,往往隐藏着“请托办事”的影子——今天你请我吃顿饭,明天我帮你办件事;暗含着“利益输送”的通道——在酒桌上达成默契,在饭局中完成交易;滋长着“拉帮结派”的歪风——通过吃喝搞小圈子、山头主义,形成利益共同体。它成为“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重要载体,是“由风及腐”、“风腐一体”演变链条上的关键节点。一顿违规吃喝,可能就是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第一步。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的危害具有“破窗效应”。如果对违规吃喝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就会形成一种错误导向,让更多人觉得“吃点喝点无所谓”、“法不责众”,从而竞相效仿,导致歪风邪气蔓延扩散,最终可能引发更大范围、更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对政治生态造成系统性破坏。因此,整治违规吃喝,就是阻断“由风及腐”的路径,是反腐败斗争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
(三)浪费公共资源,加重基层负担。违规吃喝,无论是直接动用公款,还是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或企业,其本质都是对国家财富、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每一分公款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都应当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然而,违规吃喝却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挥霍在无谓的饭局酒桌上,挤占了本应用于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违规吃喝还严重加重了基层负担。无论是下级单位被迫接待、迎来送往,还是企业、个体户被暗示或明示“买单”,都是一种变相的盘剥和负担。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营商环境,更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让市场主体不堪其扰、怨声载道,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种挥霍浪费和转嫁负担的行为,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格格不入。
同志们,对违规吃喝的危害性,我们绝不能低估,绝不能麻木,绝不能手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惕,警钟长鸣!
二、精准聚焦违规吃喝的突出表现和隐形变异,亮明纪律红线
整治违规吃喝,必须精准识别其“病灶”,看清其“变种”。当前,在持续高压态势下,违规吃喝问题呈现出隐蔽化、复杂化的新特点、新动向。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精准画像,明确哪些行为是坚决不能触碰的纪律红线。
(一)严查“三类重点”:
1.公务活动中的“超标宴请”、“转嫁报销”、“虚列名目”。这是最直接、最典型的违规形式。主要表现为: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范围、超标准安排接待用餐;利用公务接待之机,大吃大喝,提供高档菜肴、香烟酒水(特别是名贵酒水);将本应由个人承担的吃喝费用,转嫁到下属单位、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报销;通过虚开办公用品、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项目经费等发票或套取资金,用于支付违规吃喝费用;在单位食堂、内部接待场所搞超标准接待、豪华装修、大吃大喝。这些都是明目张胆地违反财经纪律和廉洁纪律,必须坚决查处。
2.“小圈子”内的“轮流做东”、“换场续摊”、“不吃公款吃老板”。这类问题更具隐蔽性,危害性同样巨大。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之间,或者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私营企业主之间,结成相对固定的“小圈子”,经常性组织聚餐活动,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买单;为规避检查,一顿饭分几个地方吃(“换场续摊”);打着“联络感情”、“交流工作”、“私人聚会”的幌子,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即“不吃公款吃老板”。这种“小圈子”的吃喝,往往伴随着权力寻租、利益交换,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一些老板之所以愿意“买单”,看中的就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其背后往往是请托办事、利益输送。这种“饭”吃下去,迟早要“吐”出来,代价巨大。
3.隐蔽场所的“一桌餐”、“会所宴”、“私房菜”及“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衍生问题。这是当前最为隐蔽、最难发现的“升级版”违规吃喝。主要表现为:为逃避监督,将宴请地点转移到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高档住宅小区、企业内部餐厅、位置偏僻的农家乐或私人经营的“一桌餐”、“私房菜”等隐蔽场所;在带有私人会所性质的场所接受或组织宴请。同时,与违规吃喝相伴相生的,往往是各种形式的“伴手礼”和衍生腐败问题,如利用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形式收送礼品礼金(“快递送礼”),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等方式收受好处(“电子红包”),或者在饭局前后赠送购物卡、消费券、高档烟酒、土特产等。这些衍生问题使得违规吃喝更加复杂化,查处难度更大。
(二)警惕“四种心态”:剖析违规吃喝屡禁不止的思想根源,以下四种错误心态极具代表性,极具危害性:
1.“人情往来”的麻痹心态。这是最普遍、最具迷惑性的心态。部分干部认为“吃顿饭、喝杯酒是人情世故”、“工作需要”、“沟通感情”,把违规吃喝等同于正常的人际交往,用“人情”模糊了纪律的界限,麻痹了自己的神经,放松了警惕。要清醒认识到,党员干部的身份特殊,其“人情往来”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规矩,绝不能以“人情”为借口突破底线。
2.“小节无碍”的侥幸心态。一些干部认为“吃点喝点是小问题”、“无伤大雅”,只要不装个人腰包就没事,存在“小节无害论”的错误思想。他们心存侥幸,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被发现;或者觉得“法不责众”,别人都这样,自己随大流没事。殊不知,“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小节不守,大节难保。许多干部滑向深渊,往往就是从“小节”失守开始的。纪律面前没有小事,违规吃喝绝非小节!
3.“法不责众”的从众心态。看到身边有人违规吃喝没被发现或处理,或者在一个风气不正的小环境里,部分干部便产生“别人都这样,我不这样显得不合群”、“大家都吃,不吃白不吃”、“查也查不过来”的从众心理。这种心态助长了歪风邪气的蔓延。必须明确,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法外之地”,也没有“法不责众”。谁触碰红线,谁就要付出代价。
4.“关系投资”的交易心态。这是最危险、最具有目的性的心态。无论是请客的一方,还是被请的一方,都怀着明确的功利目的。请客者把吃喝当作“感情投资”、“关系铺垫”,期待日后在项目审批、资源分配、干部任用等方面得到关照;被请者则心知肚明,在推杯换盏中默许了这种“投资”,为日后权力寻租埋下伏笔。这种心态下的吃喝,实质就是权钱交易的预演,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同志们,以上“三类重点”和“四种心态”,就是我们当前整治违规吃喝需要紧盯的靶心和需要破除的思想迷雾。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对照检视,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决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三、以铁的决心和硬措施推进专项整治,务求取得实效
认识危害、明确红线是前提,关键在行动,核心在落实。整治违规吃喝,必须拿出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让清风正气充盈天地。
(一)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头雁效应”。整治违规吃喝,关键在责任落实,核心在领导带头。
1.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要把整治违规吃喝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党组织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的整治工作负总责,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和部门的整治工作。要定期分析研判违规吃喝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和整治措施。要将整治违规吃喝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巡察监督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
2.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是风向标。在整治违规吃喝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抵制违规吃喝,带头反对铺张浪费。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主动拒绝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要带头主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真正带好头、作表率,才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才能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强化监督检查,织密“天罗地网”。整治违规吃喝,必须让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形成强大震慑。
1.明察暗访常态化。纪检监察机关要牵头抓总,把违规吃喝问题作为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视巡察的重点。要创新监督方式,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和频次。要紧盯重要节点(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点场所(高档酒店、内部食堂、私人会所、隐蔽“一桌餐”场所等)、关键人群(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以及具有审批权、执法权、资源分配权的关键岗位人员),深挖细查隐形变异问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公务消费发票、公务用车轨迹、加油卡使用等信息的筛查比对,精准发现问题线索。
2.贯通各类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纪检监察监督要发挥专责作用,严肃执纪问责。财政监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