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全市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全市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析当前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切实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一)清醒认识今年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
    今年我市防汛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全市年均降雨量预计较常年偏多xx%,其中主汛期(7-8月)出现极端强降雨概率显著增加,局部地区单日降雨量可能突破历史极值。从地理条件看,我市横跨淮河流域中下游,防汛体系呈现“山区-平原-城市”三重叠加特征,上游山区分布着中小型水库和主要河道,中游平原区存在3处蓄滞洪区,而城区现有xx个易涝点集中在老城区低洼地带。这种复杂地形使得洪涝、山洪和城市内涝风险并存,防汛压力呈现立体化、多维度特点。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特大暴雨期间,东部乡镇24小时降雨量达x毫米,导致x个行政村受淹,暴露出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
    (二)深刻汲取近年灾害事故的教训。近年来国内重大洪涝灾害为我们敲响警钟。X省特大暴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揭示出应急响应机制失灵、风险预警叫不醒等深层次问题;xx市洪灾则凸显了跨区域联防联控的短板。反观我市自身,台风防御中虽实现人员零伤亡,但暴露出三大短板,一是老城区排水系统瘫痪,导致老旧小区平均积水深度达1米,最长达xx小时;二是移动泵车等大型装备配置不足,当时仅有的3台设备无法满足多点抢险需求;三是地下空间防控存在盲区,x处地下车库进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值得反思的是去年x县山体滑坡事件,表面看是持续强降雨诱发,实则暴露隐患排查流于形式,该隐患点虽被列入台账,但未按要求设置位移监测仪,预警信息传递仍依赖人工巡查。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防灾减灾体系还存在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必须建立“教训-整改-提升”的闭环机制。
    (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防汛救灾本质上是与自然灾害争夺生命权的战斗。要深刻把握两个宁可的辩证关系,在思想层面,必须破除年年防汛不见汛的麻痹思维,周边地市因侥幸心理延迟转移群众导致伤亡的案例就是鲜活反面教材;在行动层面,要落实四个提前要求,今年已开展的7次应急演练中,仍发现存在转移路线规划不科学问题。当前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风险隐患动态清零机制,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一患一策管理;二是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资储备体系,确保沙袋、冲锋舟等关键物资储备量较去年提升xx%;三是创新预警发布方式,在传统媒介基础上,试点安装社区智能广播系统,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梗阻。只有把生命至上理念转化为具体防控措施,才能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堤坝。
    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全面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一)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实现风险动态清零目标。为彻底消除防汛安全隐患,我市正开展全域覆盖的五查专项行动,计划于完成对河道、水库、城市、山区及工地的系统排查。重点针对xx条骨干河流的堤防设施进行专业检测,对中小型水库的运行状况开展诊断式检查,特别是对存在病险隐患的水库实行一库一策的精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在城市内涝治理方面,正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xx处历史易涝点的综合治理将提前完成,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针对地下空间防汛短板,严格要求所有地铁站点、地下车库、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必须配备挡水板、防汛沙袋及大功率抽水泵等应急装备,并定期组织防汛实战演练。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创新建立三级包保责任制,由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点的形式,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网格化管理,同时为xxx户切坡建房及临坡居住群众制定专项转移避险预案,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二)应急预案体系持续优化,应急响应效能显著提升。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在系统修订《城市防洪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两大核心预案,要求各县区完成一村一案的精细化编制工作,重点明确危险区群众转移路线、应急安置点分布及各级责任人员名单。在科技赋能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升级防汛指挥决策平台,通过整合气象卫星云图、水文监测站数据、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等多元数据源,构建起全域覆盖的雨情-水情-工情三维监测预警系统。同步推广应急宝移动应用平台,实现预警信息10分钟内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一键速达目标。为检验预案实效性,计划开展多灾种叠加的综合性防汛演练,模拟超标准洪水、城市内涝与地质灾害并发等极端场景,重点测试军队、消防支队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实战化演练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能够快速集结、高效处置。
    (三)防汛保障能力全面强化,筑牢应急救援基础防线/按照分级储备原则,我市正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防汛物资储备网络,市级储备金不低于x万元,县级x万元,乡镇级x万元,确保完成编织袋、石块及冲锋舟、的战略储备,并建立物资紧急调运的绿色通道机制,承诺2小时内可将抢险物资送达任何受灾区域。在应急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专业队伍+常备力量+社会救援的立体化架构,市消防救援支队精选业务骨干组成专业抢险队,各县区组建不少于xx人的常备应急分队,各乡镇成立xx人的防汛突击队,同时与蓝天救援队等8支社会救援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纳入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体系。针对群众转移安置需求,每个县区至少规范设置2处标准化集中安置点,严格按五有标准配备生活物资,建立安置点动态管理制度,坚决杜绝受灾群众擅自返回危险区域的情况发生。
    三、强化领导、严明纪律,确保防汛责任落地落实
(一)压紧压实防汛责任体系。为筑牢防汛安全防线,必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政治责任,做到亲自研究部署、现场督导检查,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格局。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建立日会商、周调度动态研判机制,每日组织气象、水文专家开展联合研判,每周由指挥长主持召开形势分析会,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在部门协同方面,需建立水利、住建、自然资源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