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调研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乡村振兴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共性与个性问题。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实施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制定本调研方案。
(二)调研目的
全面了解调研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包括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组织治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总结典型案例和发展模式。
探究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制约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完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落地实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调研对象与范围
(一)调研对象
乡村居民:包括不同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的村民,了解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参与度以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乡村干部:涵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干部等,掌握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政策执行效果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营者等,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以及对政策支持的期望。
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了解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选取〔具体地区〕作为调研区域,该地区包含X个乡镇、X个行政村,涵盖平原、山区等不同地理类型,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每个乡镇选取X个具有典型特征的行政村作为重点调研对象,确保调研范围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三、调研内容
(一)产业振兴
农业产业发展: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的规模、效益、技术应用情况;调研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品种、产量、市场销售渠道及品牌建设情况。
农村产业融合:调查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分析产业融合的模式、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掌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规模、运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情况;了解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
(二)人才振兴
乡村人才现状:统计乡村劳动力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基本信息;了解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如农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和管理人才的数量、分布及工作情况。
人才培养与引进:调查当地开展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了解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外来人才扎根乡村的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
人才激励机制:了解乡村人才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分析现有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调查当地传统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了解乡村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民间艺术表演等)的开展现状。
乡村文化建设:了解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调查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情况,包括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的数量和活动开展情况。
乡风文明建设:了解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调查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如婚丧嫁娶新风尚的推广、高价彩礼治理等;了解村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四)生态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排放、厕所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
生态保护与修复:掌握当地森林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的保护情况;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
绿色发展模式:调查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情况;了解农村清洁能源使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五)组织振兴
基层党组织建设:了解村党支部的组织架构、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评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情况。
村民自治制度:调查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情况;了解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渠道;分析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方向。
乡村治理体系:了解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情况;调查乡村治理中存在的矛盾纠纷及化解机制。
四、调研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国家和地方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学术研究成果等资料,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要求、发展动态和研究现状,为实地调研提供理论支撑和背景信息。
(二)实地调研法
走访观察:调研人员深入乡村,实地走访村庄、农田、企业、文化设施等,直观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观察乡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和村容村貌。
座谈交流:分别组织乡村居民、乡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等召开座谈会,围绕调研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人数控制在X-X人,时间为〔1-2〕小时,做好会议记录。
(三)问卷调查法
设计针对不同调研对象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乡村振兴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回收,线上通过微信、问卷星等平台发布问卷,线下由调研人员深入乡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计划发放问卷X份,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四)案例分析法
选取乡村振兴工作中具有典型性的村庄、企业、项目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调研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1〕)
组建调研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开展文献研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调研区域的基本情况。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确定调研方案和调研路线。
与调研区域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支持与配合。
(二)实地调研阶段(〔具体时间区间2〕)
按照调研方案和路线,深入调研区域开展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等工作。
及时整理和分析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并调整调研策略。
(三)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阶段(〔具体时间区间3〕)
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
对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提炼关键信息和观点。
撰写调研报告,包括调研背景、目的、方法、主要发现、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等内容。
(四)成果汇报与反馈阶段(〔具体时间区间4〕)
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调研成果,听取意见和建议。
根据反馈意见对调研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提交给委托方或相关决策部门。
六、调研团队与分工
(一)调研团队组建
本次调研组建由X人组成的专业调研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农业经济专家、社会学专家、政策研究人员、统计分析人员以及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确保调研工作的专业性和全面性。
(二)职责分工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调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制定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1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