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偶然看到糖友的发文,深有感触,糖人的生活真实犹如踩在针尖上走高跷。
用药+控食+运动+心理调剂+保持心情稳定,这几年又加上抗疫压力,多环节的压力连环袭来,让糖人难免多了一颗颗“驿动的心”。
血糖控制,在糖人夯实的身体力行与医生的指导协作下,长期控制稳定是能做到的。

严格饮食实践,每天的进餐量和次数严阵以待
按照既定的每天饮食计划,确保每个计划完美落地。
只有计划,没有实践,这是最大的忌讳。
结果是拦不住的食品色诱,经不起诱惑,一股脑的吃了,口头和欲念爽了,而负累承重的是羸弱的身体。体内非良性指标的持续积累,终有决堤的时候。眼里只有香喷喷的食品,看不到身体的预警信号,顾此失彼,身体也是爱莫能助。
控食环节,要做到等同于电脑切分,一丝不苟,没有半点迂回的空间。
糖龄20+的我,在日常生活中,亲测多次有效。
设定的每餐碳水量严防突破,这是红线,不可逾越。过线的结果,必然是血糖突围。

无论是主食,蔬菜和水果,细分掌握食品的碳水含量和热量值,有的放矢的调控饮食进餐。
剔除侥幸心理,害人不浅。如果总以为多吃一口,问题不大,似乎吃了也没有什么,自以为是的感觉良好。所有的这些表征,经不起“真刀真枪”的检验,即时测个血糖看看,一目了然。
【多吃一口】隐藏的玄机很大。一个圣女果和几滴芝麻酱,都是健康食材,不可或缺。芝麻酱的高热量对血糖的影响,真实的过山车营地。每个食品背后都隐藏着丰硕的营养知识,糖人需要循循善诱,最大化发挥食品优势,技巧性的食用而降低对血糖的影响。
注意进餐顺序,餐后适时坚持运动结合起来
努力使有益的降糖规则成为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
进餐遵循菜-肉-主食的先后顺序,餐后一个小时的适度运动等等,让这些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规则都是紧扣降糖主题,对全天血糖控制,裨益无穷。
坚持,坚持,再坚持!

心情和情绪一个不能掉线,保持平稳
情绪波动起伏,心情波澜壮阔,会不利于血糖的持续稳定。
步入糖人行列,许多任性的小情绪和心情游戏最好束之高阁了。
扛着血糖这面大旗,任重道远,步履艰难,重重迷障,身陷囹圄,每一分每一寸需要度量衡。
人是情感动物,心情波动在所难免。竭力遏制心情波幅,在疾病与心情之间,找到适当的驿站,歇歇脚,再出发。

遇到疑难,通过正规途径解决疾病问题
每个人的控糖情况,千差万别,各有各的苦衷。
出现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正规途径,去医院咨询专科医生答疑解惑。
科学治病,不轻信江湖传言与小道消息,不盲目相信民间偏方。
积极人生,活动起来!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实际行动起来化解,畅享人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