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中学首任校长李景宗先生教导全体教职工: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这种爱生如子的朴素情怀传承至今,成为了全体石中老师的精神画像。石门中学现有专任教师252人,有多人获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金(银)牌教练,有近30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荣誉。此外,还有多人获评市、区两级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名师人数和比例居市、区前列。

怀着回报家乡和社会的崇高理想,来自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梁智堂即将在下学期入职石门中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梁智堂同时也是石门中学2016届毕业生。从石门走向北大,再从北大回归石门,梁智堂的人生轨迹生动地诠释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朴素情怀。近日,梁智堂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喊话广大追梦学子:“初三的同学们,今年9月,我在石门中学等你!”
来自未名湖畔的石门之声
梁智堂

梁智堂,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北大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项目(英文)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具有跨学科国际化教育背景,经管专业与双外语复合,精通西班牙语和英语,曾赴南欧和北美留学交换。本科期间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曾多次为高层次国际会议与政府机关提供翻译服务。
同样怀揣着炽热的教育理想,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宋仕磊、李竟锋、丁丽萍做出了和梁智堂相同的选择,成为石门中学朴素之师的新力量。
宋仕磊

宋仕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个性随和热情,乐于思考和分享,注重体验,喜欢足球运动。

李竟锋(右一)
李竟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担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生硕二党支部副书记,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
丁丽萍

丁丽萍,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获清华大学暑期实践校级铜奖,清华大学暑期实践金奖,北京市3D打印大赛三等奖、学业优秀奖、社会实践优秀奖。
石门中学高度重视新教师培养工作,实施“青蓝工程”,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为育人的中坚力量。不久前,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新教材省级示范校建设工作,深化巩固信息技术2.0培训成果,聚焦核心素养,打造精品课堂,石门中学举办了2021-2022学年度新教师汇报课活动。




尚静《人类遗传病》

尚静老师以常见的疾病引入,对一些遗传病进行分类,依次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讲解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特点和实例。通过讲解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让学生感悟到预防人类遗传病是人人有责的。
谭静《公正司法》

谭静老师以学生自编自导的模拟法庭情景短剧作为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公正司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谭静老师围绕着司法公正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维护司法公正等知识,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她结合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层层深入,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关跃《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关跃老师讲授新课《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这节课以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的情境引入来源于熟悉的校园实景,有石中大门、各教学楼建筑、宿舍床铺等,也有敞开的门窗、老师的手提电脑、同学们手上翻开的课本。从具体且多视角的实物展示再到数学中的空间图形,均有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显现,让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同时,课堂采用课件动画、平板投屏、小组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立体几何里线面位置关系的最后一课,关老师在最后进行了知识系统的梳理,用一条双向的知识线总结了整个模块中直线、平面垂直的定理和性质,提高学生对垂直模块内容的全面认识。
尹柏荃《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

尹柏荃老师展示了一节以提高数学素养为目标,以高考为导向的导数应用复习课——《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通过近几年高考中零点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形式,引导学生重视该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整节课通过一道例题,开展带有指数、对数和参数的变式教学,题目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展示不同方法的实施过程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解答题标准格式的书写,达成处理该类问题应遵循“优先分离参数”的共识。
刘月萍《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刘月萍老师展示了一节接近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融合人文历史,以化学学科素养为核心的课程《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刘老师以“三星堆”遗址文物引入金属冶炼的课题,回顾金属矿物的开发史,带领同学们探索先贤冶炼金属的智慧和足迹。她以人文历史为载体,将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融合其中,分析金属冶炼的本质,带领同学们体会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这节课通过我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培育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夏苗《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

夏苗老师讲授了一节复习课——《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夏老师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夏老师通过复习常见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外接球的半径求解,引导同学们理解空间几何体外接球的特征;第二部分,研究棱柱的外接球,直棱柱的外接球可以归为圆柱体的外接球模型,并让学生讨论交流斜棱柱是否有外接球,进而由学生总结得出柱体的外接球出题模式和解题方法;第三部分研究椎体的外接球,和同学们分析探讨并总结哪些特征的棱锥分别归为圆锥、长方体和直棱柱模型。通过两道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模型甄别法处理外接球的问题,体现转化和化归的思想。
陈昱沆《电场强度》

陈昱沆老师展示了一节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公开课。他以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法拉第笼屏蔽实验引入,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层层递进,引出电场的概念。为了更形象地描述电场,陈老师让学生用班旗和小球演示平布弯曲实验,利用类比思想,把抽象的电场形象化,同时也渗透了试探电荷的概念特点。接着,陈老师重点讲解如何用物理量——电场强度描述电场。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电梯和地下室中无法接通和拨打电话?
向阳《How to write an invitation letter》

向阳老师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写作课。向阳老师以第二届英语素养节“Discover the Charm of English”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如何邀请高三的外教老师Neil来当评委”为导入,邀请同学们出谋划策。在向阳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针对Neil的个人兴趣、专业知识、日常工作特点以及学生需求等给出许多实际的建议。随后,向阳老师在PPT展示一封邀请函并让同学们对其内容、语言、结构进行评价。根据同学们的评价,向阳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写英语邀请函要注意的问题、结构、表达。最后,同学们进行英语邀请函的分段写作和分享,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林灏《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林灏老师以物理学史为主线,向同学们介绍了经典力学体系这座宏伟大厦的建造历史以及建造者们。随着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线等被发现,物理学的研究从宏观领域进入了微观世界,物理学家们打开了新世界。
朴素情怀,青春力量
朴素之师,伴你成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