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丹 文/摄
“双减”政策之下,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家长的期望值增大、课后服务延时等等,这些都无形中给教师们带来了一道道压力。
在此情况下,除了不断“充电”学识外,师德师风建设也亟需进一步加强。因为,它不仅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更能有效激发教师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让教师们真切地回望教育初心,真正地从内心提高职业自豪感与幸福感。

以往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形式大多比较单一,会议、培训、签订承诺书等。而本学期以来,我市很多学校相继创新了方法,让师德师风建设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务实且深入人心。
学期初,青云小学开展了学生、家长评教工作。学校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教师师德师风情况。

500 多份调查问卷及谈心谈话记录,让学校、教师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学生、家长的需要和诉求。
随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有的放矢地对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赞誉,拉近了家校关系,使得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日前,龙沙小学江岸校区也启动了“守初心绽芳华”师德“十比”竞赛活动,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由教师们自主报名,并根据个人意愿参选比赛项目。
师德“十比”的具体内容为“比奉献、比爱心、比踏实、比学习、比课堂、比质量、比钻研、比育人、比方法、比发展”,旨在通过全方位的考评竞赛发扬教师的自身优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从而促进学校高速发展,打造师德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一时间,教师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市一幼的老师们自编自导拍摄的短视频“落实《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在仅一分多钟的视频里,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结合幼儿一日活动,以及师幼相伴的温暖镜头,她们宣扬遵循幼教规律,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其实,这些创新与发展,不仅仅是形式的改变。它让师德师风建设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具实效。它让老师们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角”,而不仅仅是参与者。教师们在每次活动的过程中,都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净化与自我提升的“蜕变”。
当然,这一系列的改变与成绩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与赋能。龙沙区教育局长刘巍告诉记者,“双减”政策下,龙沙区教育局以时变之应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新方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本学期初,龙沙区实行“一把手”工程,以强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专题,要求每一位校长都要亲自为教职工解读准则内容。为此,各中小学、幼儿园精心组织了“师德第一课”“师德宣讲”“师德礼学堂”“师德培训”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各校“一把手”时时规范教师的办学行为、从教行为,引领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
教育局相关领导也会定期深入走访各学校,督导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
刘巍局长说,通过总结上个学期的经验与不足,本学期,龙沙区教育局重新规划调整了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推行“5+4”师德建设体系。主要办法是:将教育、评价、激励、惩戒、监督五大机制与制度健全的扩展外延、载体创新的多维宣传、师德培训的科学方式、规范治理的协调联动四项措施相结合。他们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机构的层层建立,实行网格化“五级”包保责任制;成立龙沙区师德宣讲团,通过报纸、网络、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四有好老师》《身边好老师》《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此外,他们还以“双减”十项整治行动内容为重点,细化了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治理工作,加强了明察暗访力度,结合举报线索,坚持每周进行督查治理。
对于各校(园)的特色、亮点,龙沙区教育局大力宣传。对于存在的问题,他们不回避、不遮掩,而是直击原因,全力解决。他们坚持“严管与厚爱”,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与教师个人发展密切结合,引导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全面提升师德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师德是光,师德是火,师德是一种力量。“双减”之下,只有不断激发广大教师师德自觉性和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双减”,才能持续、稳定、健康而有效地落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