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刘越)“几回回梦里回北京,双手搂定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广袤壮观,紫禁城气势恢宏,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尽管时光荏苒,但延安精神的魅力依旧不减。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和发展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2023年4月5日至6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媒体团来到了延安进行实地走访。在这个革命老区的新风貌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启示。
主办方提供的照片显示,媒体团的记者们在延安宝塔山上合影留念。
怀念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我们前往革命圣地进行瞻仰。
4月6日,延安的天空湛蓝,清新宜人。一支媒体团队来到了宝塔山山顶,远眺群山连绵,松柏挺拔,宝塔高耸云端。这里见证了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岁月,也见证了中国新时代的繁荣发展,让人感慨万千。
岭山寺塔是宝塔山得名的来源。宝塔山海拔1135.5米,是周围群山中最高的,也是延安的象征和标志。宝塔山景区集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于一体,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欣赏到烽火台、摘星楼、摩崖石刻、明代铁制洪钟、古城墙、嘉岭书院遗址、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10余处景观。
提供者:延安市宝塔山景区
延安市宝塔山景区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它以其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宝塔山、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等。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景区内体验传统的陕北民俗文化,品尝当地美食和购买纪念品。
宝塔山是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一座高约2,000米的山峰,被誉为“陕西的第一山”。登上山顶,游客可以俯瞰整个延安市的美景,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宝塔山独特的自然风光。此外,山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黄帝陵、延安革命纪念馆等,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延安市宝塔山景区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区。景区管理部门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善景区的设施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宝塔山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象征,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延安时期,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代表着熊熊火炬和航标灯,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如今,宝塔山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作为旅游胜地,它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滋养和奋斗的动力。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它的建立时间可以追溯到1950年7月1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革命纪念馆之一,延安革命纪念馆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和纪念地。
媒体代表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主办方提供了相关图片。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占地29853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其中基本陈列面积为10677平方米。该馆目前拥有馆藏文物3.6万多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以及百余卷的调查访问资料。作为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该馆每年接待观众近400万人次。
展馆内,各种展品琳琅满目,包括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雕塑、转战陕北的雕塑、组雕“旗帜”“窑洞对”等26件艺术品场景。此外,还有瓦窑堡会议、红色电波、延安时期的对外交往、延安文艺座谈会、马栏纸动态制作流程、投豆选举等40项科技多媒体互动展品。
记者们驻足观看,被展示的一张张画卷、一册册图书、一座座雕塑和一件件文物所吸引。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筚路蓝缕的历程。
媒体代表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由主办方提供照片。
程旋是中安在线的编辑,他和媒体团的成员们一同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一个来自安徽合肥的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延安。在参观过程中,他被展出的一些珍贵物品和照片深深地感动了。这些展品让他对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程旋表示,今天的参观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他深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所感染。他决心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延安市近年来迎来了红色旅游新业态,游客可以选择住在民宿、逛街区、观看展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红色文化。
在延安市,游客可以选择住在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民宿中,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氛围。此外,延安市还有许多街区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游客可以在这些街区中漫步,感受历史的沉淀。
除了观赏延安市的历史文化,游客还可以欣赏各种展演。延安市有许多展览馆和博物馆,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的历程。此外,还有许多红色主题的演出和表演,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总之,延安市的红色旅游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了多种选择,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的历程。
岁月的轮回不停转动,延安的红色基因也在代代相传。为了在传承中发展红色文化,我们需要不仅仅是系统挖掘整理红色资源,用活红色旅游资源,还需要创新旅游方式。
在创新旅游方式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虚拟红色旅游体验,让游客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红色历史的魅力;可以开发红色文化主题游戏,让游客在游戏中了解红色历史知识,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总之,创新旅游方式是发展红色文化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圣地河谷·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尝试,以老延安城的历史文脉和黄土民俗文化为主题,将多种业态融合在一起。游客可以在该园区体验民俗文化、观看实景演艺、欣赏非物质文化展示、参观文化艺术博物馆集群、逛文创主题院落、品尝地道老字号美食街区、住在主题民宿群落、享受都市休闲生活、并在文创产业孵化基地探索更多可能性。
记者团队进入了位于圣地河谷的金延安街区,这是一次由主办方提供的活动。
媒体团的记者们来到了一座宋代边塞小镇,闻到了街边酒坊飘出的醉人酒香,品尝了油圈圈和黄米饭的延安味道。他们还欣赏了街区演艺演绎的千年往事,聆听了红色家风馆里的动人故事。这座小镇垒起了一砖一瓦,让人们重温了延安的红色记忆。
此外,文艺创作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4月5日晚,媒体团在圣地河谷·金延安观看了一场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这出剧目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身背婴儿的红军女战士在弥留之际将孩子托付给战友后,孩子跟随幸存的战士们艰难跋涉,最终来到了安全温暖的家——延安保育院。
主办方推出了一部名为《延安保育院》的大型历史舞台剧。
这部剧的灵感来源于真实历史。在1938年,进步人士、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了“延安保育院”,旨在抚育战区难童、烈士遗孤、出征将士子弟以及革命干部子女。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延安保育院为5000多名孩子提供了庇护,培养了大批革命接班人。即使在连续不断的炮火中,这些保育员们也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园。
据报道,《延安保育院》已经连续演出了12年,成为全国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普通游客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情景教学课程。这部剧是延安精神的浓缩和独特呈现。
媒体团的记者们正在观看电影《延安保育院》,这是由主办方提供的照片。
据媒体报道,郭子涵透露自己在观看一部电视剧时多次流泪。他表示,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革命战士为了保护后代而付出的母爱和流血牺牲,以及那些年轻的保育员们为了守护国家的未来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场景都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我们也要像革命前辈一样,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郭子涵说道。(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7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