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日前,四度传播研究院发布了《唐山打人事件舆情简报》。

关键数据:

1.唐山打人事件,让唐山的声量达到了冬奥会期间北京的60%;

2.唐山被妖魔化,“唐山+打人”与“打人”的声量重合度高达91%;

3.来自本地信息较少,河北省的信息来源只占3.04%排名第9。

核心观点:

  1.信息量巨大的视频具有强烈的传播性。视频正在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

  2.信息传播中情感的卷入越来越多,情绪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为《唐山打人事件舆情简报》主要内容:

一、简报目的:

唐山打人事件引发了巨大的声量,该事件是如何传播的,传播表象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四度传播研究院试图通过数据,还原事件背后的传播逻辑。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二、分析方法:

监测时间:2022年6月10日0时至6月20日24时,共计11天。以及简报所需的其他时间段(后附特别说明)。

监测工具:四度传播研究院舆情监测系统,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平台。

搜索关键词“唐山+打人”、“唐山“、”打人”以及简报所需的其他关键词。

搜索结果:

关键词“唐山+打人” 全网总声量4677万条、

关键词“唐山” 全网总声量为9223万条、

关键词“打人” 全网总声量5109万条、

关键词“西安” 总声量683万条、

关键词“上海” 全网总声量2754万条、

关键词“北京” 全网总声量3106万条。

关键词“唐山” 全网声量143万条(监测时间2022年5月10日0时至5月21日24时)、

关键词“北京” 全网声量1.58亿条(监测时间2022年2月2日0时至2月12日24时)。

关键词“河南+红码” 全网总声量217.14万条(监测时间2022年6月12日0时至6月22日24时)

关键词“土坑+酸菜” 全网总声量238.72万条(监测时间2022年3月15日0时至3月25日24时)

三、事件综述:

有关事件的第一条信息。发布时间为6月10日15:32,之后迅速发酵扩散。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唐山打人事件主要信息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四、唐山打人事件的传播特点:

第一,关注度高

11天内,关键词检索“唐山+打人”相关的声量高达4677万条。“唐山”的声量高达9223万条。

唐山虽然是一个GDP排名比较靠前的城市,但是之前的存在感其实并不强。类似体量城市网上的声量并不高,例如同一时间段GDP水平差不多的西安的声量为683万条。

事实上,唐山的声量与西安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一事件的一个月之前,2022年5月10日0时至5月21日24时,关键词“唐山”的全网声量是143万条。如果没有打人事件,唐山信息传播的水平基本上处在这一水平。这次事件之后,唐山的全网声量环比飙升了65倍。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即使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网上正常声量也基本维持在3000万条左右的水平。同一时间段关键词“上海”的全网总声量是2754万,“北京”是3106万,只有这次事件中“唐山”的30%左右。

在有特大事件,例如北京冬奥会期间,时间长度一样的2022年2月2日0时至2月12日24时,关键词“北京”的全网声量是1.58亿条。此次“唐山”总声量的9223万条,达到了奥运会期间“北京”的60%,唐山打人事件的关注度之高可见一斑。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第二,传播周期持续时间长

在传播声量最高的6月11日,当天全网声量为1365万条。而事件发生后一周的6月17日,声量仍然有212万条,是峰值的15%左右。实际上,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一个事件的高关注度能维持这么长时间,是非常罕见的。此前的各种热度事件一般都衰减比较严重,两三天后就热度全无。

例如,与唐山打人事件时间相近的河南储户被赋红码事件,事件发生后一周的6月20日,声量只有6.7万条,是峰值的11%左右。其11%的7天声量保持率明显低于唐山打人事件15%的7天声量保持率,事件热度比唐山打人事件衰减更快。

  今年的另外一个舆情事件,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事件发生后一周的3月22日,声量只有5.6万条,是峰值的6%左右,即7天声量保持率为6%。其7天声量保持率也明显低于唐山打人事件15%的7天声量保持率,事件热度比唐山打人事件衰减更快。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此次事件关注度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跟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没有官方说法有直接关系。所以面对舆情,不表态、不发声可能并非正确的应对措施。

第三,受众态度明确

网上骂声一片,唐山打人事件负面信息占比91%,与河南红码事件一样都保持在高位,是近期负面信息占比较高的事件。明显高于土坑酸菜事件的76%。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第四,唐山被妖魔化

同一时间段,“唐山”全网总声量为9223万条;“打人”全网总声量为5109万条。而在同一时间段,关键词“唐山”+“打人”的声量为4677万条,与“唐山”的重合度是50.71%,与“打人”的重合度是91.56%。

全网基本上提及唐山的,一半是在讨论它的打人事件;提及打人事件的,几乎都是在讨论唐山。

第五,当地信息较少

此次事件的信息主要来源地,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和山东,信息量占比34.70%、8.98%、5.00%和4.89%。事件发生的当地,唐山所属的整个河北省的信息排名只排在了第9位,比例是3.04%。

与唐山打人事件时间相近的河南储户被赋红码事件,事发当地的河南省的信息排名排在第3位,比例是6.61%。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中湖南省的信息排名在第四位,比例是1.54%。当地信息排名均明显高于唐山打人事件中来自河北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受众对发生在身边的本地信息表现出更大的关注度,这是正常的反应。

为什么当地的发声这么少?耐人寻味。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河北省的信息排名只占3.04%,排在第9位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河南红码事件中河南省的信息排名占6.61%,排在第3位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土坑酸菜事件中湖南省的信息比例是1.54%,排名第4位

五、主要观点

此次唐山打人事件为什么引发了持续强烈的关注?

1.从信息形式上,高清、多角度视频的流出直接导致了事件的剧烈发酵。现在已经进入视频时代。此前有“一图抵千言”的说法,而一段血淋淋的、信息量巨大的视频更是具有强烈的传播性。传播学角度看,视频正在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

2.从情感上来说,这个事件是对普世价值观的残暴践踏。分析这个事件传播的关键词,跟唐山打人事件相关的词云里面,排在第一的是唐山。排在第二位的是“女子”,出现了1200万次,而排在前十的词云中,跟女性相关的关键词占比22%。可见“女性”是事件传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网络舆情信息摘报模板(网络舆情信息摘报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保护女性是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这样的事件从情感上显然是公众所不能接受的,自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这说明,信息传播中情感的卷入越来越多,情绪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态度是,声讨打人事件。也希望官方公布更多的信息,否则关注度会持续不断。同时当地人对发生在身边事件声音的缺失,令人深思。

 (作者:修宇;数据监测及制图:刘泽林;赵晓骁对本文亦有贡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