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师生的深切关怀,来到XX中学进行调研。刚才,我们实地察看了校园安全设施,走访了大数据智慧中心,深入了解了学校新学期的各项工作准备情况。随后,又听取了XX校长以及各位校领导、教师代表的详细汇报,与大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我深切地感受到,XX中学整个校园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全体教职员工展现出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的职业素养。在此,我谨代表XX市委、市政府,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全体XX中学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XX中学作为我们XX市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XX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刚才XX局长也提到,XX中学是我市基础教育的“定盘星”和“压舱石”,这个评价是十分中肯的。尤其是在近年来,面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期盼,XX中学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特色发展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校不仅在高考成绩上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为众多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喜悦,更在内涵建设上展现出了卓越的远见。我了解到,学校成功建设了省级课程基地和前瞻性项目,打造了省级“四有”好教师团队,这些都是学校硬实力的体现。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高考中,学校应届生本科上线人数达到511人,上线率高达72.1%,这一数据不仅是全市的骄傲,在全省同类学校中也位居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教育局的科学指导,更离不开XX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刚才,XX校长的汇报中提到了新学期学校在晚自习管理、作业质量、课堂教学等方面推出的一系列强化措施,这充分说明了学校管理团队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可以说,XX中学的发展,为全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需策马扬鞭。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技术迭代最新讲话系列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格局,这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今天的调研和座谈,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擘画。借此机会,结合刚才大家的发言和我的观察思考,我谈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以“数据赋能”为引擎,探索课堂教学变革的新路径
在调研过程中,学校的大数据智慧中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展示平台,更是一个预示着未来教育形态的窗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生态。如何利用好这些技术,让数据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第一,要推动数据在“精准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数据赋能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学校要依托现有的大数据平台,建立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要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兴趣偏好乃至情绪波动。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为每一位学生精准“画像”,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方案,让“一生一策”从理想变为现实。这需要我们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型教学,向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型教学转变。
第二,要探索数据在“智慧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数据不仅能服务于教学,同样也能极大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刚才我们检查了校园安全,智慧安防建设就是数据赋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集成各类监控和预警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校园安全防护网络,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此外,在教师评价、课程安排、资源调配、家校沟通等方面,数据同样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我们要打破信息孤岛,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实现各类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校园治理新模式。
第三,要警惕“技术至上”的倾向,坚守教育育人的初心。在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技术永远是手段而非目的。数据可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无法完全衡量他们的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推进数据赋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处理好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的关系,让冰冷的数据充满教育的温度,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以“多措并举”为抓手,激活师生成长发展的新动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学生为本。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活力上。XX中学要继续坚持“师生为本”的理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最优越的环境。
第一,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筑梦人”团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要持续深化“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不仅要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上下功夫,更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阶梯、铺平道路。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体系,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支持他们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打造更多的名师工作室和教学创新团队。同时,要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刚才XX校长也提到了奖励分配方案的调整,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让那些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的优秀教师在政治上有地位、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
第二,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兼备的“接班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学业成绩,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严格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开足开好体育课、美育课和劳动教育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要特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配齐配强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各种困扰。同时,要持续推进作业管理和课堂提质,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锻炼身体、发展兴趣、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以“分层培养”为核心,强筑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高地
刚才,创新人才培养部的XX主任和几位老师的发言,让我对XX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XX中学面向未来、服务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布局,也是学校实现特色发展、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有更大的作为。
第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其特殊规律,需要我们尽早发现、科学选拔、系统培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既要看学业成绩,也要看创新潜质、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在培养模式上,要敢于突破常规。可以借鉴国内顶尖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