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2025年三季度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2025年三季度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2025年三季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为基层减负的最新会议要求,总结今年以来特别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我县的落实情况,通报当前仍然存在的典型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刚才,会议通报了中央和省、市级查处的典型案例及我县基层减负工作的进展情况,相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有经验总结,也有问题剖析,体现了我们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决心。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基层减负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持久战。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将基层减负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在精文简会、规范督考、清理规范创建示范活动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根据县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的统计,截至8月底,县级层面制发的文件数量同比下降了超过15%,召开的会议数量同比减少了20%以上,各类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在年初计划的基础上再压减了10%。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的生动实践,是广大群众感受到办事流程更简、服务效率更高的切实体验。可以说,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基层干部的负担有所减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全县的治理效能获得了有效提升,为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客观地看到,当前我县基层减负工作取得的还只是初步性、阶段性的成果,距离上级的要求和基层的期盼仍有不小的差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变异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从近期督查和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一些“老问题”树倒根存,“新变种”花样翻新,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一是“文山会海”的隐形变异问题。一些单位虽然发文数量控制住了,但“红头”转“白头”,通过印发会议纪要、工作提示、情况通报等方式变相发文;有些会议虽然规模控制了,但频率并未降低,长会变成短会,大会变成小会,“线上会议”成了新的负担,让基层干部“会”不暇接。二是督查检查考核的“路径依赖”问题。有的部门依然习惯于“以督查论英雄”,工作一布置,督查就紧跟其后,过于注重检查台账、查看“痕迹”,对工作的实际成效反而关注不够。这种“痕迹主义”倾向,导致基层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展板、美化台账、应付检查,甚至出现“一个工作、多个部门、重复检查”的现象,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三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随着数字化发展,各类政务APP、工作群、公众号层出不穷,本是提升效率的工具,却在一些地方异化为新的负担。有的要求基层干部每天在数十个工作群中“打卡签到”,转发、点赞、截图上报成了常态;有的单位线上平台建而不用,群众留言石沉大海,成了“网络信箱”的“僵尸版”;有的考核过度依赖线上数据,导致基层为了数据好看而“数据造假”,背离了工作的初衷。前段时间外地曝光的“举报信箱开口朝下”事件,看似是设计不合理的小问题,实则是工作不严不实、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顽疾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引以为戒。四是权责不清导致的责任“甩锅”问题。个别部门在工作落实中,习惯于将责任分解给乡镇(街道),通过签订“责任状”等方式层层加码,看似压实了责任,实则转移了压力。一些本应由县直部门承担的专业性、技术性工作,也简单地推给基层,导致基层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陷入“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的困境。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宗旨意识有所淡化,习惯于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地工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醒,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常抓不懈的韧劲,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聚焦关键,标本兼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减负规定落地生根
    刚才,会议重点解读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关于精简文件会议、统筹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干部借调、从严管理创建示范达标活动等7个方面的内容。这“七个方面”是中央为基层减负开出的“药方”,是治理形式主义的“利剑”。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每一项规定都硬化为刚性约束。
    第一,要在“精文简会”上持续用力,做到提质增效。数量要减,质量更要提。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要发挥好表率作用,严格执行年度发文和会议计划管理,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已明确规定的,不再制发文件;凡是现行文件规定仍然适用的,不再重复发文。要大力推行“短、实、新”的文风会风,坚决杜绝穿靴戴帽、内容空洞的“八股文”,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坚决合并,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的问题,尽量不召开实体会议。各单位要对本部门设立的各类工作群、政务APP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合功能重复的平台,规范信息发布和打卡要求,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指尖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二,要在“督考统筹”上持续用力,做到科学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必须精准科学。要强化县级层面的统筹协调,严格执行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未经批准,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开展。要大力推行“四不两直”和暗访式督查,多到现场看、多听群众说、多了解实情,把督查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上,而不是翻台账、看痕迹。要探索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同一领域工作,由牵头单位组织开展联合督查,实现“一次督查、多项合一”,最大限度减少对基层的干扰。对于考核,要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精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增加群众评价权重,让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坚决纠正以填报表格、报送数据代替工作实绩的错误做法。
    第三,要在“源头治理”上持续用力,做到标本兼治。形式主义的产生,根子在于思想和政绩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进一步厘清县乡权责边界,完善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和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做到权随事转、费随事转,确保基层有权有物有能力办事。对于创建示范、评比达标等活动,要严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凡是未列入清单的一律不得开展,坚决刹住随意创建、滥设“一票否决”的歪风。同时,要规范和控制从基层借调干部,不能把乡镇(街道)当成“干部中转站”,影响基层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四,要在“问题整改”上持续用力,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