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县乡镇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交流发言
为期5天的全县乡镇中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能力的淬炼、初心的回望。从专题授课到案例研讨,从实地观摩到经验交流,每一堂课都干货满满,每一次研讨都碰撞火花,每一次观摩都开拓视野,让我对乡镇工作的“根”与“魂”、“责”与“法”、“知”与“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现将学习收获与工作思考汇报如下:
一、以学铸魂,在理论滋养中筑牢“信念之基”
乡镇干部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此次培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作为核心课程,让我从“碎片化学习”转向“系统性领悟”。
一是深化了对“三农”工作定位的认识。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三农”工作的论述》时,老师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前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停留在“搞产业、建房子”的浅层次,现在明白要统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其中党建引领是“牛鼻子”——比如XX镇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带动120户农户种植高附加值蔬菜,年人均增收8000元,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建强则产业强,党建兴则乡村兴”。
二是强化了对群众工作本质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课程中,老师分享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四下基层’”的案例,“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四下基层”不是“走过场”,而是“沉下去”——比如之前我处理XX村村民的土地纠纷,一开始只想着“按政策办事”,结果群众不理解,后来跟着老书记入户3次,倾听群众的诉求,协调村里的老党员做思想工作,终于达成和解,这让我明白群众工作要“共情为先、法理兼顾”,既要“讲政策”,更要“暖人心”。
三是固化了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乡镇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教育》课程中,播放了近年来全县乡镇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有的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礼品,有的违规审批项目,这些案例让我深受警醒——乡镇干部“官小权不小”,每一次决策都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守牢“底线”、不碰“红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以学增智,在能力锤炼中提升“干事之能”
乡镇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需要“十八般武艺”。此次培训聚焦基层治理、应急处置、产业发展等核心能力,让我从“经验主义”转向“专业主义”。
一是掌握了基层治理的方法技巧。《乡镇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课程中,老师讲解了“积分制管理”“乡贤理事会”“网格化服务”等模式,其中XX村的“积分制”让我眼前一亮——他们把“垃圾分类、孝老爱亲、参与公益”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免费体检,短短半年,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了60%。我们镇XX村也有类似的需求,之前村民对公共卫生漠不关心,现在我打算借鉴这个模式,联合村“两委”制定积分规则,让“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二是学会了应急处置的全流程方法。《乡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课程中,老师结合“XX镇山体滑坡救援”案例,讲解了“风险排查-预警处置-善后总结”的全流程,强调“三个第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报告情况、第一时间安抚群众。之前我参与过一次森林火灾扑救,因为没有及时疏散周边群众,差点造成人员伤亡,现在明白应急处置要“快、准、稳”——快是反应速度,准是问题判断,稳是群众情绪。
三是开拓了产业发展的思路视野。实地观摩XX镇“农文旅融合示范园”时,我看到他们把“特色种植(草莓、葡萄)、乡村旅游(民宿、采摘)、农产品加工(草莓酱、葡萄酒)”结合起来,年营收超2000万元,带动300户农户就业。我们镇有丰富的生态资源(XX山、XX河)和特色农产品(有机大米、土蜂蜜),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这次观摩让我想到:可以打造“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比如在XX村建设“有机大米种植基地”,配套“稻田民宿”和“大米加工车间”,让游客“体验种植、品尝美食、购买特产”,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