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新提拔干部任前集体廉政谈话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县新提拔干部任前集体廉政谈话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任前廉政谈话是干部提拔任用的“必经程序”,更是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今天,在座的45名同志经过组织选拔、层层考验,即将走上新的领导岗位,这既是对大家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履职的期许。新岗位意味着新责任,新权力伴随新考验,大家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群众谋福祉、为事业谋发展。当前,全县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组织将大家放到重要岗位,既是信任也是重托。希望通过今天的廉政谈话,大家能进一步增强廉洁意识、绷紧纪律之弦,以“清”的底色、“廉”的作风,在新岗位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岗位廉洁履职的重要意义
    新提拔干部是全县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大家的廉洁自律水平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影响所在单位的政治生态、关乎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必须从政治高度、大局角度、个人角度,深刻把握廉洁履职的重要性,筑牢思想根基。
    (一)廉洁履职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作为新提拔干部,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将廉洁履职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当前,全县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大家在新岗位上能否守住廉洁底线,直接关系到党中央政策在基层的落地成效。如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民生服务等工作中,若存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问题,不仅会扭曲政策执行方向,更会损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坚守廉洁初心,才能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二)廉洁履职是推动县域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全县正全力推进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需要干部以清廉作风攻坚克难。新岗位上,大家或多或少掌握着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监管执法等权力,这些权力是推动工作的“工具”,绝非个人谋私的“资本”。去年,全县查处的3起干部违纪案件中,有2起涉及项目建设领域,因干部收受贿赂导致项目推进受阻、资金浪费,不仅延误发展时机,更破坏了县域营商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干部廉洁自律,才能凝聚发展合力、吸引优质资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三)廉洁履职是守护个人成长的根本保障
    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从普通干部到领导岗位,大家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承载着家庭的期望。一旦在廉洁上出问题,不仅会失去工作、断送前途,更会让家庭蒙羞、让组织失望。近年来,全县有5名干部因违纪违法被查处,其中3名是提拔不久的年轻干部,他们原本前途光明,却因一时贪念跌入深渊,不仅自己身陷囹圄,还让年迈父母痛心、年幼子女受影响。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廉洁是干部的“护身符”,只有始终守住底线,才能在从政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双赢。
    二、清醒认识风险,精准把握新岗位廉洁从政的薄弱环节
    新岗位带来新机遇,也伴随着新的廉政风险。从全县近年来查处的案例和日常监督情况看,新提拔干部在履职初期,容易在思想认识、权力使用、作风建设等方面出现偏差,必须精准识别、提前防范。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廉洁防线易松动
    一是“侥幸心理”作祟。部分干部认为“新岗位刚上任,组织不会盯着自己”,或觉得“小贪小占不算事”,如有的干部刚提拔就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礼品,认为“人情往来无关紧要”,逐渐放松警惕。去年,我县查处的XX镇副镇长王某,刚提拔3个月就因收受工程承包商礼金被问责,正是侥幸心理导致的后果。二是“特权思想”萌芽。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产生“权力特殊”的错误认知,认为“职位高了,规矩可以松一点”,如有的干部违规使用公车、占用办公用房,或要求下属为个人私事提供便利,忽视纪律约束。三是“放松学习”倾向。新岗位工作繁忙,部分干部将廉政学习抛在脑后,对党章党规党纪学习不深入,对新出台的廉洁纪律不了解,如有的干部不清楚“禁止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利”的具体规定,无意中违规为家人安排工作,触碰纪律红线。
    (二)权力使用有“误区”,履职用权不规范
    一是“权力滥用”风险。新岗位掌握的审批、监管等权力,若使用不当易滋生腐败。如在项目审批中,有的干部违规为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绿灯”;在资金分配中,有的干部将惠民资金向关系户倾斜,损害群众利益。去年,我县查处的XX局副局长李某,刚提拔就利用项目审批权为朋友企业谋利,收受好处费10万元,最终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二是“权力缺位”问题。部分干部担心“出事”而不敢用权,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如有的干部在重大决策中畏首畏尾,该拍板时不拍板;在问题整改中敷衍塞责,该较真时不较真,导致工作推进缓慢,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三是“权力监督”忽视。少数干部不习惯接受监督,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如有的干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对组织的廉政谈话“左耳进右耳出”;有的干部规避监督,在项目招标、资金使用等环节搞“暗箱操作”,试图绕过监督程序。
    (三)作风建设有“短板”,服务群众不扎实
    一是“形式主义”抬头。部分干部新岗位上急于“出成绩”,搞“表面文章”,如有的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只注重打造“示范点”,忽视整体推进;在民生工程中,重建设轻管理,项目建成后无人维护,沦为“形象工程”。二是“官僚主义”显现。少数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如有的干部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不深入了解情况;面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如去年有群众反映XX小区房产证办理难问题,负责该工作的新提拔干部未及时协调,导致问题拖延3个月才解决。三是“生活作风”松懈。部分干部忽视生活纪律,认为“八小时外是个人自由”,如有的干部热衷于参加各种应酬,酒后发表不当言论;有的干部生活奢靡,追求高消费,甚至参与赌博、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干部形象。
    三、坚守廉洁底线,明确新岗位履职尽责的具体要求
    走上新岗位,大家要以“如履薄冰”的敬畏心、“严于律己”的自觉性、“真抓实干”的行动力,从思想、用权、作风三个方面发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一)筑牢思想“防线”,拧紧廉洁“总开关”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每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学习,每年撰写2篇以上廉政学习心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思想上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二是学习党纪法规。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党纪国法,以及我县出台的《干部廉洁履职负面清单》,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特别是要熟知与新岗位相关的廉洁纪律,如项目审批岗位要掌握“禁止违规干预招投标”的规定,执法岗位要清楚“禁止选择性执法”的要求,避免因无知而违规。三是汲取案例教训。定期学习全县查处的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尤其是新提拔干部违纪的典型案例,如组织观看《年轻干部警示录》,参加职务犯罪案件庭审旁听,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刻认识违纪违法的严重后果,时刻敲响警钟。
    (二)规范用权“红线”,确保权力“不越界”
一是坚持依法用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使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人事任免等工作中,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必须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严格遵守程序规定,如招投标要全程公开透明,资金拨付要按流程审批,确保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