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关于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部署,我们系统梳理了公司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的实践探索,客观分析当前存在的挑战与不足,并就未来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提出工作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公司作为XX市属重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和“魂”。公司深刻认识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为此,公司在重组整合之初,便将党的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核心环节,致力于探索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属国企的有效实践路径。
目前,公司已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根据公司重组整合方案要求,公司设立了党组织领导班子,由董事长兼任党组织书记,确保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公司现有党员XX名,下设X个基层党支部,实现了对核心业务板块和关键部门的组织全覆盖。党组织工作经费已纳入公司年度预算,并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经费保障。近年来,公司党组织紧密围绕XX市“1345”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培育、民生服务保障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了国企力量。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公司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通过一系列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举措,确保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顶层设计中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公司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理论学习制度化。通过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制度等形式,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公司党委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战略对接精准化。公司党组织主动将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盘活低效资源等“五个着力”重点任务,谋划公司主责主业,确保公司的投资方向、运营模式始终服务于全市的战略目标。三是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修订过程中,明确了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内容,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优化治理结构,在制度安排上保障党组织发挥作用
公司着力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有机融合、同向发力。一是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公司严格按照要求,推动符合条件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同时注重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选拔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目前,公司X名党组织委员中有X名同时担任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层成员,有效形成了党组织决策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联动。二是明确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公司通过制定议事规则清单,清晰界定了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范围和决策权限,避免了职责交叉或决策真空。党组织聚焦于事关公司改革发展方向和全局的重大事项,董事会依法决策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经理层依授权负责执行落实,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治理格局。
(三)健全决策机制,在关键环节上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
公司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确保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在企业得到贯彻执行。一是厘清“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公司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制定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规范前置研究讨论程序。对于属于“三重一大”范围的议题,均由党组织先行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而后再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进行决策。例如,在公司参与XX新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党组织前置研究了项目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潜在的债务风险和廉洁风险进行了预判,提出了加强全过程审计监督的意见,为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强化决策执行监督。党组织通过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途径,对“三重一大”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个人专断和决策失误。
(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队伍建设上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公司党组织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努力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一是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凡涉及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岗位调整,以及下属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必须由党组织进行研究,提出动议或意见,严格执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程序。二是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在重大项目、关键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三是加强干部日常教育和监督管理。通过定期开展廉洁从业教育、谈心谈话、述职述廉等方式,严守廉洁底线,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确保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公司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实践仍处于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
(一)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有待加强,部分环节存在“两张皮”现象
尽管公司在制度层面做出了诸多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基层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时,形式大于内容,与解决业务难题、推动项目进展的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为了党建而党建的倾向。有时,党建工作被视为独立于经营管理之外的“软任务”,未能完全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在目标设定、过程管理和成效评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有待进一步厘清,治理效能未能完全释放
在实践中,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虽然在制度上有所界定,但在一些新业务、新领域的模糊地带,仍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情况。特别是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的范围和边界,如何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既能有效把关、又不影响决策效率,仍是公司治理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有时因对前置研究事项的界定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常规性经营决策也需履行前置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反应速度。
(三)党建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量化评估与结果运用不足
目前,公司对党建工作的考核多集中于组织建设、党员发展、活动开展次数等过程性、描述性指标,对于党建工作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的实际贡献,缺乏一套科学、精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使得党建成效难以直观衡量,考核结果与经营业绩、干部薪酬、评优评先等的“硬挂钩”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四)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需加强,专业能力与治理要求存在差距
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党务工作队伍中,部分干部长期从事党务工作,对现代企业管理、金融投资、法律风控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在参与“三重一大”决策前置研究时,难以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反之,一些业务骨干对党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