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在2025—2026学年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家长代表,大家好:
在座的42位家长,代表全校中小学42个班级,近2000个家庭,作为民主治校的一部分,家长委员会可以提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恪尽职守;也有义务协助学校联系家长,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那如何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呢?我打个比方,学校就像一条大船,满载求学的学生,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此岸渡向彼岸,老师和家长都是水手,只有一条心,力往一处使,这条船才能又稳又快;如果老师和家长互相猜忌,老师责怪家长不尽家庭教育责任,家长责怪老师管得不严,如带手机的问题,骑电瓶车的问题,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问题,学生发生矛盾不能公平对待的问题。站在老师一方,手机、电瓶车、作业都是家长能够管理的,没有管下来就是因为家长不尽责;站在家长一方,说如果我能管还要送学校干什么呢?互相推托。孩子就在双方推托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岔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老师一般都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处理问题,可家长容易站在自己孩子一方,生怕自己孩子吃亏,把“教育”二字忘得一干二净。家长与老师是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教育学生成长上,如果把精力花在这些互相扯皮上,这条船会偏离方向,不知道要驶向何方了。
我想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谈谈家长如何处理好与学校、教师、孩子三者的关系。
一、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方向一致,落在“合作”二字上
学校教育的目的三条,第一,人文教育,属于精神层面,注重三观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会与自然相处,培养以理性与包容之心看世界的格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会与自己相处,培养以乐观与坚韧之心面对人生的态度;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以正直与善良之心坚守底线的意识。第二,科学教育,技术层面。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第三,升学教育,成绩层面。提升知识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第一、第二条是核心内容,第三条是客观反应,前面学得好,成绩可以健康持续提升。在学校教育中,这三条是有顺序的,第一条最重要,所有学校组织各类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第一条进行的。科学教育是通过各类学科教学达成的,知识的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需要学生有必要的毅力与耐力。第三条是片面追求不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中培养。
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的要求,应该与学校保持一致,可真实情况是,既承认道理对,又只注重孩子的升学教育,只要结果,不论过程。这与教育重过程,轻结果相违背。如果家长不改变观念,则学校教育难有成效。
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还有一点有误区,一部分家长以为学校是服务性的,学生交到学校,学校就要负完全责任,这是不对的。学校不是商业性质的,不是你花钱,我为你服务的性质。学校与家庭不是雇佣关系,你们不是雇主,我们也不是雇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只要学校提供的教育设施是安全的,教育行为是合理的,教育管理是规范的,尽到教育提醒之职,学校就没有责任。学校和家长最容易发生的矛盾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受伤,家长对学校苛责,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求学校赔偿。(举例子,骑电瓶车摔伤)二是违背教育政策,要求学校补课。还希望各位家长委员会成员能够在其中多做工作,协调好家校关系,为学生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任务一致,落在“教育”二字
我只讲三点意见:一,教师受聘于学校,其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履职行为,有行使教育权,包括教育惩戒的权利。全社会都应该给老师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体谅老师管理学生的不易,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二是老师和家长是同盟军,在学生教育上,要互相尊重,互相补台。(讲一个故事,一个植物学家树立老师的威信。)三是给孩子做榜样。台湾有一个大企业家,他说什么是教育呢?其实就是两个字:榜样。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要成为那样的人。例如,有些学生出口腔不好,脏话连篇,大家都不喜欢;有些孩子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身边人不喜欢;有些孩子性格急躁,静不下心听课,喜欢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些不受人欢迎的缺点,不是这个孩子天生就有,都是跟身边人学来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是否要检讨一下,自己在遇到事情时是否急躁,容易起争论呢?有时学生之间冲突,家长介入太深,甚至在处理时,家长只考虑自己的面子,不顾及孩子的自尊。有的时候,孩子之间都互相原谅了,和解了,而家长却斤斤计较,成为仇人。
三、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认识一致,落在“平等”二字
现在很多家长者在抱怨,随差孩子年龄的增长,与孩子距离越来越大,很多时候难以沟通。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是正常不过的事,家长为什么要反对呢?怕脱离自己的控制,越控制,孩子的反弹越大,矛盾越突出。这里我要给大家三个提醒:
首先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人,他没有义务帮助你去实现你的人生愿望,他的人生他自己作主。这看起来是很残酷的事,你们是天底下最亲近的人,你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可是你所有为孩子着想的设想和做法,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你会觉得“好心得不到好报”,孩子不理解你的好心,说你是自私的表现。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理性看待,你为孩子着想的愿望不错,出发点好,不代表结果就好,根子还是一种自私。
其次孩子是家庭成员,与家长的家庭地位是平等的。都有家庭建设的责任,也享有家庭成员该有的建议权。家庭的事,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要做到与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