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新区2025年暑期AI赋能教育教学专项培训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XX新区2025年暑期AI赋能教育教学的专项培训。首先,我代表新区教体局,向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本次培训的各位教研主任、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培训提供精心指导和智力支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科技浪潮奔涌、时代最新讲话系列的今天,我们召开这样一次培训会,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是一次业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教育思想的革新;不仅是对未来教育形态的前瞻布局,更是我们推动XX新区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发展的关键举措。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潜心钻研,满载而归。
下面,我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个主题,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时代必然性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定义未来的全新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必将对教育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可以说,拥抱人工智能,就是拥抱未来;发展智能教育,就是发展未来的教育。
第一,这是顺应国家战略、抢占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全过程,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从国家层面看,这不仅是科技战略,更是人才战略和教育战略。我们身处教育一线,必须深刻领会国家战略意图,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发展智能教育作为我们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和战略支点。
第二,这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动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回望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带来了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从粉笔黑板到多媒体课件,再到今天的智慧课堂,技术始终是驱动教育形态演进的重要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根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AI+教育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700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接近3000亿元。这背后反映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有数据显示,在部分试点项目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效率提升超过30%,学生作业完成度提升25%。这充分说明,人工智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能够撬动教育质量整体跃升的“新杠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无异于在智能时代“刻舟求剑”,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第三,这是回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担当。我们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未来所面临的社会,将是一个高度智能化、人机协同的社会。这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单向传授,更要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技术恰好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可以将教师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品格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可以为每个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库,让“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因此,推动AI赋能教育,本质上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擘画我区AI教育应用的实践蓝图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认识层面,更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将宏伟蓝图转化为我区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应用牵引,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要以AI赋能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创新。我们要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推动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变。教师的角色要实现转型,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未来“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陪伴者”。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智能备课、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比如,通过AI系统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自动生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素材;在课堂上,利用智能助教进行实时互动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通过智能作业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诊断,并推送个性化的巩固练习。我们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人机协同、高度互动的智慧教学新范式。
二是要以AI赋能学生评价体系的全方位重塑。考试分数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但绝不是唯一的指标。我们要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立体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用好“XX网络阅卷系统”这类工具,不仅要提高阅卷效率,更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短板进行深度画像。同时,要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利用AI技术记录学生在课堂表现、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的成长轨迹,形成动态的、多维度的学生成长档案。通过这样的评价改革,引导我们的教育从“唯分数”走向“唯素养”,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三是要以AI赋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教育公平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破解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我们要大力推进“XX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汇聚全区乃至更广范围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库。通过AI智能推荐引擎,让XX地区的学生也能便捷地享受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同时,要积极探索利用AI技术开展跨校区的同步课堂、在线集体备课和网络联合教研,让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逐步缩小校际差距,让我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共享优质教育的阳光。
四是要以AI赋能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运用人工智能的思维和技术,提升教育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建立覆盖全区的教育大数据中心,打通各个学校、各个学段的数据壁垒,实现对区域教育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状况的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决策部门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更加科学地进行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政策制定,实现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转变,推动我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强化保障,狠抓落实,确保AI赋能教育教学工作落地生根
同志们,再好的蓝图,也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推动AI赋能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第一,要抓好教师队伍这个“核心力量”。教师是推动教育变革的第一资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我们举办这次培训,就是要为广大教师“充电赋能”。希望在座的各位骨干教师和教研带头人,能够成为我区教师队伍中应用AI技术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