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系统总结我市前一阶段学习教育的成效与经验,分析研判当前作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系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经验,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前一阶段,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与省委的有力指导下,市委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组织、高质量推进,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体推进理论学习、问题查摆与整改落实,取得了预期成效,达到了淬炼思想、锻炼党性、历练政治的根本目的。
回顾这段时期的工作,全市作风建设实现了整体性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集中的、深刻的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解把握达到了新高度。大家普遍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五年、十年的事,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抓常、抓细、抓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
二是纪律防线更加严密。通过学习教育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全市上下对作风纪律的敬畏之心普遍增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力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隐形变异”问题得到有效识别与纠治。从数据上看,成果是显著的。自今年年初以来,全市“三公”经费支出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8%,涉及作风问题的信访举报数量同比下降超过20%。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纪律规矩的“高压线”越拉越紧,是制度笼子的“铁栅栏”越扎越牢。
三是担当精神更加彰显。尤其是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的干部作风“五不”问题专项整治精准聚焦“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等突出顽疾,动真碰硬、靶向治疗。据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排查梳理出相关问题线索480余条,已完成整改450余条,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长期停滞的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充分证明,作风的转变直接催生了发展动能的提升,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XX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总的来看,前一阶段的工作,不仅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更重要的是探索和积累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向顽瘴痼疾精准“开刀”;必须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必须坚持系统施治,推动建章立制与严格执纪同向发力。这些经验,是深化作风建设的宝贵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二、保持清醒,直面问题,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严峻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从近期督导调研、监督执纪和群众反馈的情况看,一些深层次问题仍不容忽视,稍有不慎就可能故态复萌、前功尽弃。
一是“四风”问题的存量尚未清零,增量仍在发生。有的“不吃公款吃老板”,由明转暗、改头换面;有的以考察培训、项目合作为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有的违规收送电子红包、快递礼品,手段更加隐蔽;有的在婚丧喜庆事宜中化整为零、分批操办,企图规避监督。这些“新变种”“潜滋暗长”的现象警示我们,纠治“四风”的堤坝必须时刻加固,任何“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都是极其危险的。
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有的单位文件照转、会议照开,以“传达”代替“落实”,政策棚架、工作空转;有的干部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满足于“来过、看过”,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部门习惯于向上级“要说法”,却不愿向下级“给办法”,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特别是干部作风“五不”问题,在一些单位和干部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不仅消耗了宝贵的行政资源,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是“过关思想”开始抬头,常态长效面临考验。随着集中学习教育进入总结阶段,少数干部产生了“过关”心态,认为“紧箍咒”要松了,整改的劲头有所减弱,制度的执行有所松懈。一些单位在建章立制上,满足于“纸上”有制度,但在制度的执行监督、评估问效上下的功夫不够,存在制度“稻草人”现象。这说明,从“不敢”到“不能”“不想”的根本性转变尚未完全形成,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转向“常态治理”的道路并不平坦。
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源在于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政绩观出现偏差。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是必须打赢的持久战。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三、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奋力开创我市作风建设新局面
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下一步,要聚焦“常”和“长”两个字,在深化、内化、转化为上下功夫,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第一,筑牢思想根基,在常态化教育中锤炼党性。“不想腐”的堤坝,最终要靠思想自觉来构筑。作风的养成,归根结底是党性的锤炼。必须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常态化开展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不能把学习教育当成一阵风,要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持续加强警示教育。善用“活教材”,定期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干部作风“五不”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今年以来,全市已分批次对26起作风典型问题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这种力度要继续保持,形成强大震慑。要持续锤炼党性修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让党员干部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反复检视思想、净化灵魂,养成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习惯。
第二,坚持严的基调,在一体化推进中正风肃纪。治乱需用重典。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决定了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突出严管严治,深化同查同治。聚焦“四风”顽疾和“五不”问题,露头就打、寸步不让。要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既查处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也深挖腐败案件中的作风问题,坚决斩断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链条。对于顶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