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司法局局长XX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伟图景,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通过近期的反复研读、深入思考,我深刻体会到,这部著作不仅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公开讲话”,更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的“定盘星”。下面,我结合XX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化理论武装,在把握“两个结合”的精髓中筑牢政治忠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篇贯穿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这既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也是我们理解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著作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法治建设的每一次进步、司法工作的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学习这部著作,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悟。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就要求我们将学习贯彻著作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这意味着全局的任何一项决策部署、任何一项改革举措,都必须首先对标对表中央精神,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局上下要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无论是制定法治政府建设规划,还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亦或是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通过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将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XX区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二、服务中心大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彰显法治担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并明确提出要“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为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核心使命。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现代化治理的核心要素。XX区作为XX市的重要区域,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我们的法治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XX实践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我们聚焦区域发展战略,主动作为,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例如,我们围绕XX区重点发展的邮轮旅游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了邮轮旅游产业合规指引,并在全市首创性地推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这两项创新举措,正是将宏观的法治理论与微观的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旨在通过构建清晰的合规体系,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稳定发展预期,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法治动能。我们还积极探索“商事调解+保险”、“商事调解+赋强公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模式,提升商事纠纷化解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这些工作看似具体,实则都是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添砖加瓦。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围绕科创中心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等中心工作,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以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护航XX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三、践行司法为民,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中守护群众权益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工作的根本目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处处体现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司法行政工作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传递党和政府温暖、彰显法治温情的重要窗口。我们的工作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为此,我们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着力解决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是不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我们积极推进“智慧司法”建设,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群众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得专业法律支持。仅2024年,全区就提供了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案件1934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超过812万元,办理法律咨询超过3万件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权益的有效维护。二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行政复议是监督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我们通过创新实践“六字工作法”,不断提升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内部。2024年,我区行政复议申请量和受理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审结案件871件,这既反映了社会公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和对政府的信任,也体现了我们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决心和能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两道重要防线,我们将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检验。
四、夯实基层基础,在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的探索中筑牢稳定根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基层治理给予了高度关注,强调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只有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法治根基才能牢固。
近年来,XX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我们持续完善“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力量,形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合力。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我们着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调解网络,仅2024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超过2.6万件,调解成功率稳步提升,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提升基层干部法治素养是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关键。为此,我们创新推出了“教治相长”模式,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系统提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