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跟党走挺膺担当建新功——共青团合肥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2025年7月9日)
青年强,则国家强。共青团合肥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团省委的正确指导下,团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为党育人根本任务,振奋精神、担当尽责、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全市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三力一度”显著提升,累计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近300个,在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青春“新风采”,贡献青年“新能量”。
立心铸魂
以思想火炬照亮青春航向
合肥共青团立足“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打造“理论铸魂、实践锤炼、网络助力”的思想引领架构,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青年最坚定的精神灯塔。
(一)开展集中教育,巩固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建党百年、建团百年、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累计覆盖团员青年百余万人次。扎实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合肥百万青少年学党史”活动,引领团员青年从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高质量开展“红领巾红色寻访”系列活动,安徽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着力构建少先队活动红色课程体系入选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典型案例。
(二)推进理论宣讲,用“青言青语”传递“真理之声”
充分发挥青年宣讲队伍“轻骑兵”的作用,持续擦亮“青年讲师团”“青马工程”“青联大讲堂”“红领巾巡讲团”等宣讲品牌,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组织开展“合肥市青年讲师团百场宣讲活动”,举办“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合肥市青年理论微宣讲比赛,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阐释
党的创新理论,让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希望润泽青少年心灵,覆盖青年群体超过60万人次。持续打造“清廉课堂”工作品牌,进一步筑牢青年廉洁从业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中央纪委监委典型案例。
(三)打造网络阵地,让“数字空间”成为“红色主场”
合肥共青团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团属新媒体矩阵,发布各行各业青年为祖国建设和美好生活拼搏奋斗的主题文化产品,引发青年网友情感共鸣。截至目前,“合肥共青团”全网粉丝超过472万,发布的各类主题视频播放量超2亿次。开展“我的青春在合肥”系列网络直播活动,走进乡村振兴青年群体,累计观看量100余万人次。推出“合肥请您来”“何以青春”“遇见合肥”等一批主题网络专栏,覆盖青少年百万人次。落实“实施宣传思想产品化战略”的要求,每年推出原创视频、海报、H5等,《青春合肥》《少年有志》等短视频在全市地铁、公交电子屏循环播放,《追光而行》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发,浏览量超过100万人次。
从严治团
以自我革命锻造硬核力量
合肥共青团始终紧跟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将从严管团治团作为一项基本任务贯穿于团的建设之中,让团的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团的事业更加充满活力。
(一)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工作覆盖面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合肥共青团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领域积极推行“行业建团、园区建团、楼宇建团”等模式,新经济组织领域团支部数量提升至2729个,新社会组织领域团支部数量增至771个,团的组织触角得到有效延伸。深入开展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庐阳区、长丰县、肥西县被列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区,肥西县试点工作被评估为全国优秀。推进“一专一站两联”机制建设(即专业委员会、团代表联络站,以及团干部联系青年、团代表联系团员),工作做法被团中央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团进行推广。全市共建立了快递、电商、建筑、交通等10个行业团(工)委及团建联盟,构建了“基层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双向协同、相互促进的工作新格局。
(二)严格队伍管理,提升队伍战斗力
始终将“政治标准”作为团员发展的“第一标准”,加强团员发展调控,
积极畅通推优入党、推优入团渠道。加强学生团员档案的管理和转接,年度学社衔接率均保持在99%以上。持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启动素能提升工程,举办全市基层及高校团干部培训班,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团干部队伍。推进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全市中小学100%成立学校少工委,畅通少先队辅导员参评职称“双线晋升”通道,全省首次实现辅导员称号等级评审,获评国家、省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3个,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实现有效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品牌建设入选中央团校典型案例,《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
(三)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组织活力
深化共青团改革氛围更加浓厚。建立对县级团委班子工作评价暨向县级党委反馈机制,将“政治引领度、服务大局度、青年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落实县级团委书记常态化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工作机制,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全覆盖,推动青年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布局。完善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协调、各方参与”的青年工作格局。深入落实改革要求,统筹推进青联、学联、少先队、团属事业单位、团属社会组织改革,组织凝聚力持续增强。市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市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第五次少代会顺利召开,青联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更加突出;学联服务同学的组织定位更加清晰可感;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持续增强,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属性更加凸显。
心系青年
以精准服务赋能成长发展
合肥共青团始终心系广大青年,把促进青年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以服务凝心,用发展聚力,使共青团始终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一)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近悦远来”的青春家园
2022年6月,合肥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积极实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以解决青年在就业、住房、教育、婚恋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为青年发展送上“大礼包”。启动合肥市创业青年成长计划,发放创业贷款37.76亿元,提供“免费住-廉价租-低价买”服务,发放人才租房购房补贴超6.3亿元。合肥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中期评估获团中央评估优秀等次,2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推进青年夜校建设,打造青春合肥普惠公益公共文化
服务品牌,开设生活美学、运动健康、非遗文化等各类公开课20余种,覆盖青年群体10万人次,持续为青年充电赋能;推动“兴趣”变“职业”,孵化一批主理人,帮助创业学员对接各方资源,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地。相关工作被央视新闻以《合肥青年夜校为何这样火》为题深度报道,并入选团中央服务联系新领域青年工作典型案例。
(二)提升就业服务实效,拓宽实习和就业渠道
精心谋划,全面布局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发布《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合肥市服务清单》,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超过4300个。开展“青年学子家乡行”“千名博士合肥行”等活动,已形成了参访重点产业企业、调研科技创新项目、体验优秀文旅项目、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拜访名人故居、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六大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与高校的联系优势,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聘任300名“青春推介官”,建立起20余个安徽籍学子交流联系群,宣传合肥市发展情况、人才工作政策等,搭建“引才、留才、用才”全链条服务平台。
(三)织密守护网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围绕普法教育、反诈禁毒、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合青护航·快乐成长”等活动2000余场,覆盖青少年22万余人,为青少年撑起权益维护“彩虹伞”。开展安徽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首批试点,组织社会观护团完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1685人次,指派合适成年人到场754人次,共为约2500多名涉案青少年提供观护服务。持续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阵地建设,累计接听接访2万余人次,安排专业的法律和心理老师为青少年提供线下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共2298人次,畅通青少年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持续擦亮“希望工程”品牌,累计筹款800余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