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5年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市2025年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全市举办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培训班。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与各位奋战在新兴领域党建一线的同仁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深入交流,我倍感珍惜,也深受启发。这几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阐释,又有精准务实的业务指导,让我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明确的方向。下面,我结合本次学习的心得,以及自身在工作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一、固本培元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新兴领域党建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本次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建的重要论述置于首位,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XX省委党校XX教授和XX教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系统讲解,我深刻地认识到,新兴领域绝非党建工作的“法外之地”或“薄弱环节”,而是新时代党的执政根基向社会最活跃经络延伸的前沿阵地,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战略要地。
    过去,一些同志可能存在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机关、国企、农村社区等传统领域。对于互联网企业、平台经济、商圈楼宇等新兴业态,往往感到“看不见、够不着、管不住”。本次培训开班式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切实抓好“两个覆盖”,这不仅是量的要求,更是质的考量。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其核心关键在于思想认识的转变。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青年群体,思想活跃、观念多元,价值追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党建工作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话语体系和工作方式,不能简单套用传统模式。党建工作不是企业发展的“附加项”,而是引领和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当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员工的成长诉求实现同频共振,党建工作才能真正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才能在新兴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时,培训中对《新公司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的解读,也让我从一个新的维度理解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不应仅仅是组织学习、开展活动,更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服务器”。通过为企业精准解读政策、链接资源、化解风险、凝聚人才,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这种服务型党建的理念,正是筑牢新兴领域党建根基的坚实土壤。
    二、靶向施策聚焦主责主业破解新兴领域党建之困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是现实而具体的。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归属感弱、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痛点。本次培训所倡导的“靶向授课”和“面对面破解痛点”的方式,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首先,是责任体系的构建。开班式上强调的“行管主抓、属地兜底”机制和“责任闭环”,是破解“谁来抓、谁来管”问题的公开讲话。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涉及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多个部门,也与街道社区等属地单位密切相关。构建一个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联动机制至关重要。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在企业注册环节同步采集党建信息,人社部门在人才服务中同步发现党员,税务部门在政策辅导中同步对接党组织,属地街道则发挥兜底和日常服务功能,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只有各司其职、同向发力,才能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实现对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动态、全时、全域管理。
    其次,是组织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本次培训中为23个新建实体型党组织开展的“一建五送”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送党旗、送徽章、送图书、送标牌、送经费,看似是基础性的物资支持,实则传递了一种强烈的政治信号和组织关怀。它让新建的党组织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力量,快速建立起归属感和荣誉感,解决了“建起来”之后“冷下去”的问题。这一举措,为新建党组织快速迈向“活起来”提供了“第一推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组织生活标准化、党员管理精细化、阵地建设规范化,是确保党组织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即便是分散在各个项目组、各个楼宇的党员,也应通过规范的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其始终“在线”,始终感受到组织的纪律与温度。
    三、守正创新活用平台载体激活新兴领域党建之源
    新兴领域的最大特点是“新”,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与之相对应,党建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在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培训中XX教授分享的新兴领域党建智慧与方法,以及各位同仁在交流中提到的诸多创新实践,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一方面,是组织设置的灵活性。新兴领域的组织形态决定了党组织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单位建支部”模式。本次培训强调要“突出业态适配”,搭建灵活的党建平台。这启示我们,可以依托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大型商圈、行业协会等建立功能型、联合型党组织,将隶属于不同企业的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对于货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流动性极强的群体,可以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者依托“司机之家”“骑手驿站”等线下服务阵地,建立临时党组织,让他们“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另一方面,是工作载体的数字化。新兴领域的从业人员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于线上沟通和数字化生活。党建工作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区域性的“智慧党建云平台”将党员信息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等功能集成于线上,可以有效破解时空限制,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展“微党课”“微分享”,通过VR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通过积分激励机制提升党员参与线上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不仅能让党建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还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