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乡村振兴暨“抓龙头带农户促共富”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素有“食用菌之都”美誉的XX县,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暨“抓龙头带农户促共富”现场推进会。选择在这里开会,就是要学习借鉴XX县以特色产业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就是要直面主题、直击关键,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深刻变革。刚才,XX县的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分享了他们以“一朵菌菇”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砥砺奋进中坚定前行方向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态势,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32.29亿元,实现了3.7%的同比增长。更为可喜的是,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96元,同比增长6.35%,收入增幅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这为我们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充分印证了“抓龙头、带农户、促共富”这一发展路径的正确性与有效性。XX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始终牢记嘱托,深耕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菌兴县、以菌富民的共同富裕之路。XX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21年位居全市第一到2025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28102元,同比增长6.9%,持续领跑。一朵小小的菌菇,经过精心培育和全链条开发,如今已形成产值高达28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农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XX县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农业不仅不是包袱,而且可以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农民不仅可以摆脱贫困,而且完全有条件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XX县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抓龙头、带农户、促共富”模式强大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乡村振兴工作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不够高、联农带农机制不够紧密等挑战。部分地区农业产业“低、小、散”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待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发掘尚不充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抓龙头、带农户、促共富”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全力抓出成效。
二、深刻把握核心要义全面实施四大计划
“抓龙头、带农户、促共富”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互为条件、层层递进。“龙头”是引擎,“农户”是基础,“共富”是归宿。离开了龙头带动,产业升级就是空谈;脱离了农户参与,共同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必须深刻理解这一逻辑关系,以系统思维谋划全局,重点实施好“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品牌增值、农业科创能力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这四大计划,引领带动农业实现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全链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聚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发展“金娃娃”
龙头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是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动机。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要“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在工业领域,我们引育了XX时代、XX集团等一批世界级“金娃娃”项目,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四梁八柱”。在农业领域,同样需要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的农业“金娃娃”。
这项工作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从“潜力股”到“领军者”的龙头企业培育梯队。要深入实施“五个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力争培育50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要强化政策扶持。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要在用地、融资、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精准倾斜。特别是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龙头企业。二要鼓励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营等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向产业规模化、企业集群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要优化招商引资。要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紧盯国内外农业领域的头部企业和关键项目,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能填补产业空白、提升产业层次的“新龙头”。
(二)致力提升品牌价值擦亮现代农业“金名片”
品牌是信誉的凝结,是价值的倍增器。长期以来,我市许多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者只能以原料形式低价出售,品牌溢价能力不强。必须把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品牌增值行动,推动我市农业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
一要构建品牌体系。要强化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的顶层设计与推广,集中力量打造几个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全市性农业大品牌。同时,要支持各县(市、区)立足本地“8+1”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县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形成“市级大品牌+县域特色品牌+企业知名品牌”的雁阵式品牌矩阵。二要严守质量标准。品牌的核心是品质。必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申报“两品一标”,用最严格的标准守护好品牌的生命线。XX县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三要创新营销策略。要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变化,充分运用“互联网+”、直播电商、社交媒体等新模式,讲好品牌故事,拓展销售渠道。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组织策划系列品牌推介活动,让XX市的优质农产品不仅能“产得出、产得好”,更能“卖得出、卖得俏”。
(三)着力增强科创能力激活转型升级“新引擎”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之路,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要围绕我市茶叶、水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农业企业给予重奖。二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特别是在种子种苗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装备应用等领域,要力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三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产生效益。要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要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深度应用。
(四)全力推动三产融合拓展增收致富“新空间”
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农民开辟更多元的增收渠道。
一是以“农”为基,打造特色景观。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集生产、生态、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景观区。万亩茶山、千亩果园、百里菌廊,本身就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要通过精心规划和艺术设计,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二是以“文”为魂,丰富产业内涵。我市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要深入挖掘茶叶文化、渔业文化、畲族医药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建设主题博物馆、举办民俗节庆、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为农业注入文化灵魂,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三是以“旅”为媒,串联消费场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古村研学”、茶旅融合、渔旅体验、康养度假等主题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配套,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把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农民的真金白银。
三、强化系统观念健全机制保障
宏伟的蓝图需要坚强的保障和有力的执行才能变为现实。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