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专题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使命光荣。今天召开学习教育总结大会,既是成果的回顾会、问题的警醒会,更是奋进的动员会。实践证明,中央⑧项规定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标识。几个月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实”的要求贯穿始终,把“严”的基调坚定不移,把“治”的成效持续显现,政治素养在提升,作风面貌在改进,改革发展在加速。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成果、直面问题挑战,把学习教育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溯源学习教育历程,在思想升华中激扬奋进力量
学习教育的过程,既是一场思想的淬炼,更是一场作风的洗礼。几个月来,公司党委严格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部署,把学习贯彻中央⑧项规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必修政治功课,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作风、促发展”的要求,推动学习教育由“集中一时”向“常态长效”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作为”转变,在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线展现出了全新的精神面貌。
(一)思想认识不断升华,在“学懂弄通”中固本培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几个月来,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历了一次思想大提升,深刻认识到中央⑧项规定精神不仅仅是几条规矩,而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
一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公司党委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各级党支部跟进学、深入学,广大党员自觉学、主动学。许多同志利用工作间隙读原文、悟原理,逐字逐句学习⑧项规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真正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责任、一种习惯。
二是从“知其然”到“悟其道”。我们不仅理解到“四风”问题的表象危害,更深刻把握了作风建设背后所蕴含的政治逻辑、人民立场和自我革命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大家更加明白:中央⑧项规定精神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是从“纸上学”到“事上练”。学习教育没有停留在文件和课堂,而是走进了项目现场、走进了生产一线。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带头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检验学习成效。例如,在重大项目推进中,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到施工一线,和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用行动践行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
(二)纪律规矩持续强化,在“从严从紧”中筑牢堤坝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带电高压线”。学习教育期间,公司把严明纪律作为主基调,持续传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一是问题导向更加突出。公司纪委聚焦“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先后开展专项检查X次,发现苗头性问题X个,做到早提醒、早纠治。
二是执纪问责持续发力。对于个别顶风违纪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保持“零容忍”态度。今年以来,已有X名干部因违规收送礼金、公车私用等问题受到严肃处理,纪律堤坝更加牢固。
三是警示教育常态开展。通过观看警示片、通报典型案例、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铁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
(三)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在“实干担当”中激发动能
优良作风最终要体现在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上。学习教育不仅转变了思想作风,更激发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一是服务大局更加自觉。各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公司“十四五”规划任务和年度经营目标,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今年上半年,公司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X亿元,同比增长X%;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经营效益稳中向好。
二是服务客户更加主动。公司持续推进“客户满意度提升工程”,党员干部在市场开拓、客户对接中主动担当,第一时间回应客户诉求,减少流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客户满意度保持在X%以上。
三是干事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增强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数”的执行力。无论是改革攻坚、重点项目,还是急难险重任务,大家都能勇于挑重担、敢于打头阵。公司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生动局面。
二、直面短板问题顽疾,在清醒警觉中校正前进航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产生“闯关心理”,就会出现反弹回潮;一旦放松警觉,就可能死灰复燃。对照中央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期盼,对照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的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思想警觉有所松懈,错误心态亟需警惕
一是部分干部存在“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认为学习教育是阶段性任务,告一段落就可以把文件束之高阁,把规矩抛在脑后,没有真正树立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
二是部分同志存在“应付过关”的态度。学习教育中有的只求形式,写笔记、抄条文,满足于“过得去”,缺乏“学深悟透”的主动性和“真抓实干”的自觉性。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部分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学习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导致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隐形变异持续滋生,歪风乱象更加隐蔽
“四风”问题顽固反复,善于变异。随着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正之风从“明处”转向“暗处”,从“公开”转为“隐蔽”,隐蔽性和迷惑性更强。
一是违规吃喝更加隐蔽。个别干部把高档酒店换成了私人会所、农家乐、单位食堂,以“一桌餐”形式规避检查;有的以学习调研之名,行吃喝娱乐之实。
二是收送礼品方式翻新。以往是烟酒土特产,如今通过快递、电子红包、预付卡、虚拟货币等形式暗度陈仓,利益输送更加隐秘。
三是公车使用“小动作”不断。有的打着“公车不够用”的幌子,长期“借用”下属单位或合作方车辆,搞“私车公养”;有的办公用房整改“明改暗不改”,表面分割,实则独占。
这些问题看似“小节”,实则折射出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三)制度执行尚存漏洞,刚性约束亟待强化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尽管我们建立起一整套制度体系,但在具体执行上仍存在漏洞。
一是执行标准不严。有的制度明文规定摆在台面上,但落实过程中被打折扣、搞变通,成为“稻草人”和“橡皮筋”。
二是监督覆盖不全。监督检查多集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一些看似“小事小节”的地方关注不足,导致滋生漏洞。
三是问责追责不强。有的干部即便出现问题,也只是“提醒一下”“批评一下”,没有真正触及要害,问责震慑力还不够强。
(四)担当作为仍显不足,消极心态亟须克服
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干事创业。但在推进改革发展中,仍有部分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和“躺平”心态。
一是不敢挑担子。遇到难题绕着走,遇到矛盾避开走,担心“多干多错”,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
二是不愿挑重担。有的干部只愿意干“锦上添花”的事,不愿意干“雪中送炭”的活,缺乏敢闯敢试的锐气。
三是不善抓落实。有的干部对上级部署只是口头表态“坚决落实”,但具体行动却“拖拖拉拉”,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影响了整体执行力。
三、巩固拓展学习成果,在制度建设中夯实长效根基
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持久任务。学习教育收获了思想的升华、纪律的强化和作风的转变,但如果不加以巩固,很容易出现反弹。当前,关键在于把阶段性成效转化为制度性成果,把一时之功转化为长远之效,以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举措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在持续深化学习中固根基
思想建党是永恒课题。只有持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在思想上固根本、守初心。
一是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党委班子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每逢党委会必学,每次会议必提,确保“第一时间学、第一时间讲、第一时间落实”。
二是强化党性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读书班等形式,把理论学习与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把纪律教育与家风家教融合推进,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在约束中生活,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是突出学用结合。把学习教育与企业改革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比如,在重大投资项目决策中,把是否符合中央⑧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考量,把是否有利于提升服务群众作为首要标准,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二)在刀刃向内整改中除沉疴
敢于刀刃向内,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只有把问题查准、改实,才能祛除作风顽疾,增强组织肌体健康。
一是健全清单管理。对查摆出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动态销号,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是强化督办落实。对顽固性问题、反复性问题,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限时整改,重要问题由主要领导亲自督办,确保一抓到底。
三是拓宽监督渠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意见箱、网上监督平台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专责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格局,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
(三)在健全制度体系中强保障
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只有把制度笼子扎得更紧,把执行链条拧得更实,才能让作风建设长久见效。
一是健全废改立制。对不适应实际、缺乏刚性的制度坚决废止,对存在漏洞、容易打擦边球的制度及时修订,对实践需要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新的制度规范,确保制度体系与时俱进。
二是织密监督网络。强化纪检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巡察监督的贯通协同,推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格,真正实现“监督无死角、管理全覆盖”。
三是严格奖惩考核。把作风建设的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既看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也看作风表现和群众评价。对敢于担当、作风优良的干部,优先使用、重点培养;对敷衍塞责、作风漂浮的干部,坚决问责、绝不迁就。
四、奋进时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5293.html